清华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工科学生,我对政治课程并不热衷,几乎每次都缺席,但我确实很关心时事,闲暇时常常阅读报纸和浏览新闻。我的备考资料主要选择了大纲解析和一些强化辅导班的资料。我认为应当将大量时间投入自己擅长的科目以提升分数,而对不太感兴趣的弱势科目,则适当投入时间以免拖累整体成绩。
虽然大纲解析全文字,缺乏明显重点,但这也恰好适合我,因为我偏好在学习时做标记和笔记,通过这种方式消化理解,并构建起章节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我觉得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结合强化班教师归纳的关键考点,使我在全面复习的同时,也能针对性地集中精力。我的教材包括“红宝书”、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以及时政小册子。1000题我至少重做了两次,可能是三次,每次都在纸上书写,以便下次不受先前答案的影响。第一次完成后,我会在精讲精练中标注出涉及的部分,这些是我初次阅读时的重点。第二次则着重于标记错误题目,第三次只复习错题,这样能有效节省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资料为张宇的《高数十八讲》以及《复习全书》。在彻底学习完教材后,可转向复习全书,我个人推荐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粉皮版本,它详细且易懂。对于高等数学与概率论部分,此全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而线性代数部分,只需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就足够了。建议在期末考试前启动全书的学习,并在暑假期间持续深入。给个时间规划,假如你报名了数学课程,我建议你在开课前自我预习课本,理解基础概念。我自己在线代和概率论阶段感到吃力,所以选择放弃全书,重头阅读课本。务必在暑假后期之前完成复习全书,每学完一节就做对应课后题,遇到困难及时求解,避免问题堆积。至于线代,李永乐的书籍是个好选择,我比较过后认为他的书更为出色,当然,汤家凤的书也挺好,只是个人觉得李永乐的更胜一筹。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我便着手准备英语学习,初期专注于词汇积累,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几个单元,还研读了大部分的红宝书。进入九月,我逐渐开展基础阅读训练,听说张剑的阅读材料颇受好评,因此也投入其中。十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每天一套,从1998年的试题做起。到十一月结束时,我才完成所有真题,但仅对了答案,并未深究解析。紧接着,我又反向重做了这些真题,从最近一年往回推,同时预留了两套用于模拟考试。这次我认真研究了解析,查阅生词,记忆重要句子。十二月,我按照题型进行专项复习。此外,我开始为写作做准备,跟随王江涛的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进行背诵,直至考前一天早晨,我分别背诵了10篇大小作文。因为我的写作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我强迫自己多背诵以提高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理论、公司金融等核心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比如CAPM模型、有效市场假说、期权定价理论等。对这些理论,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应用场景。这是我在复习初期的重点,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建立起扎实的知识框架。
实践应用能力同样重要。金融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需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我经常凭做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我会选取一些公司的财务报表,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其经营状况和投资价值。这样既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者,数学和统计学工具的运用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因许多金融模型如Black-Scholes模型都基于这些数学原理。我建议定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保持对这些工具的熟悉度。
关注金融新闻和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帮助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和市场趋势,也能锻炼从实际事件中提炼和运用金融知识的能力。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阅读财经新闻,并尝试从中找出用金融理论解释的现象。
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这能帮助适应考试的风格和节奏,也能检验学习效果。我在备考后期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全真模拟,以此调整答题速度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