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全程买的肖秀荣的书,跟着学习下来的。肖秀荣一战封神,政治五道大题压中四道半,实力有目共睹。相信他没错的。八套卷四套卷我也兢兢业业地背了,1000题我也勤勤恳恳地刷了,考完窃喜。ps:风中劲草:一本完全没有任何多余内容纯背诵知识点的书,在11月会出吧,这本书我是和大纲配合使用的。前一天下午看完一节大纲做1000题(1000题做了两遍),第二天早上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把风中劲草上这一节的知识点再背诵一遍,反复记忆,效果不错。风中劲草有配套的习题,题量大题目略老,不太建议购买。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开始自己看书可能会很吃力,做数学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数学想考高分的,还可以做一些张宇的题,他的题难度很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很受打击,因为有的题你始终解不出,但是一看答案原来很简单,这就要求一定要先把基础打牢,另外要计算能力提高,因为数学计算题量还是非常大的。数学也要多做真题,最好做上近15年的,最起码得三遍。个人经验:复习趁早,先看两遍课本,然后整理一下课本各章节的知识点(尤其是考过的题),记住一定要全面的学习,每年地大都会出现一定量的新题,未雨绸缪,不过一定要注意校订好答案,我就是不注意这个,
考研英语方面:
我将长阅读分成两部分,并在之间插入翻译环节,这样做是为了在考试中合理调动大脑。一口气连读四篇长阅读确实负荷过重,别过高估计自己的承受能力。英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引入了母语思考,这实际上给了大脑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接下来要说的是广泛阅读,我必须再次强调,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我自己试过,发现无论是采用广泛阅读还是精细阅读,我在做长阅读时的出错率几乎相同。有时候,广泛阅读甚至比精细阅读的错误更少,因此我能十分钟后完成一篇长阅读。其实,考研阅读颇有些古怪,对于那些思维跨度大的人而言,过度精细化阅读可能是破坏性的,我就是这样的例子。获取信息过多,阅读速度减慢,题目分析得过于深入,反而可能导致错误增多,令人困惑不解。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考研专业课方面:
植物生理学,简单,就是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平衡、生长发育等。我在准备这个科目时,特别注重理解和掌握光合色素的作用机制,因这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环节。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离子吸收也是重要考点,需理解并能计算相关参数。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网络也是我深入研读的部分,尤其是它们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应对逆境。
生物化学则更侧重于分子层面的理解,主要关注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代谢途径。我花费大量时间在酶的作用机制上,特别是那些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基因表达调控,比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信号传导通路,都是必须要熟悉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我会结合实例,如植物对氮素或磷素的吸收利用过程,来深化对这些生化反应的理解。
在学习这两个科目时,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课本知识,我也阅读了大量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实验操作能力同样重要,实验室的工作经历我有机会亲手验证理论,加深了我对知识点的认识。
我还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我测试,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并针对性地调整复习策略。讨论和交流也很有益,我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问,这样的互动不仅提高了我的思维敏捷性,也增强了我对知识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