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政治开始复习是从9月份,个人感觉政治也没必要准备那么早,毕竟是记忆为主,看得太早了也不太能记得住。由于本人高中学理科,对于政治的一些类似马原之类的基本原理神马的在考研之前是一点也不会,马原的基本原理和毛中特的整体框架如果要是自己复习的话,对于理科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吃力的,后期要跟紧肖秀荣,肖老的考研押题不是盖的,考研题目发下来居然能押中原题。顺便说一下,政治的资料其实就是肖秀荣老师系列的整套用下来个人感觉就可以了,最后的肖八和肖四一定一定一定要买,后面的大题一定要全部背诵过关。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完成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包括之后的张宇四套卷、李永乐的6+2系列以及合工大的模拟练习。合工大的题目设置相当具有挑战性,对于时间管理较紧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忽略;但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人,不妨一试,以提升自己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心态调整能力和解题技巧。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基础一般,过6级水平。从背单词开始,如果可以坚持下来,会发现背完单词做阅读是很爽的。考研期间每天都在背,配合扇贝和恋恋有词。第一次是每天一个单元,背过一轮后是每天10页复习。阅读,不要太早做真题。但是一定要研究真题。3-6月是做张剑阅读150,每天两篇练语感。6-12月做真题。真题做了3遍,第一遍掐时间做,客观题最多不超过110分钟,第二遍,所有阅读手写翻译一遍,还可以练翻译。第三遍,练习解题技巧。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总之,英语要把真题的解题方法规律和逻辑研究明白,一定要仔细看。最后可以留近3年的题最后1-2个月拿来练手。但是近三年的题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英语最重要看阅读,作文最后1-2个月自己写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运行规律的学科,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核心理论如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是备考的重点。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至关重要。不要忽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汇率决定理论,这些都是国际金融学专业的基础。
对微观经济学,它主要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与市场结构。供需曲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等基本概念要深入理解。市场竞争形态(垄断、寡头、完全竞争)及博弈论也是考试热点。特别地,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部分,比如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物品等,需有深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这两门课程,我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 理解优于记忆: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理解原理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结合,会使学习更生动有趣。
2. 做好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图,帮助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经济模型和理论。
3. 刷题训练: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形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4. 讨论交流:找到学习伙伴一起讨论,不同的视角能帮你发现盲点,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