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与中国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十月份以后开始的。我看了一遍红宝书,边看边做肖1000。选择题是政治的重点,尤其是多选容易拉开差距。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很认真地看了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做了一遍。然后就上真题了,前边看过的总忘。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就看了看上面的结构图,考点预测陆续背了下,感觉任务量好大,最终只能把肖4认真做了,背了肖4后面的题目。奇怪的是,考试考的不少题答案出自肖4,不可思议。所以关于政治这一科,我希望大家可以上点心。不能完全像我一样马马虎虎的对待这个事情,因为必定政治还是一个很主要的学科,影响着大家的总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我觉得考研英语和大学四级、六级考试之间关联性不太大,完全可以凭借一年甚至半年的努力来攻克。英语就像数学一样,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积累。首先,复习时要专注于背诵单词,因为单词是英语的地基,在掌握词汇之后才能去研究语法和技巧。我个人认为,英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至关重要。这个“黄金循环”始于单词,延伸至复杂句子,接着进入阅读理解,然后是答题,再反哺阅读,通过阅读深化对复杂句子的理解,最终再次回归到单词。首先,要记住那些常考的核心词汇,当词汇基础扎实后,再挑战复杂的句子。掌握了长难句后,便可以尝试阅读理解。初期可能会错误频出,这时应借助答案找出问题所在,确定哪些长难句与题目相关,深入理解这些句子,并特别记忆其中的关键词汇,这就完整地走了一遍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学概论”,这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深厚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有深入的理解,还要对全球范围内的汉学研究有所了解。我认为,首要的是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框架认知,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特色。关注并理解国际汉学的研究趋势和重要成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凭阅读经典文献和学术论文,逐步深化对汉学的理解,并尝试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有的观点。
“文学评论写作”则更注重实践与创新。你需对各种文学形式,如诗词、小说、戏剧等有深入的解读能力,也需具备好的文字表达技巧。我的策略是大量阅读优秀作品,特别是那些被广泛讨论的经典篇章,分析其主题、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模仿和练习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先从书评开始,逐渐提升到对整部作品的深入评论。记得每次写作后都要反思,不断修改和完善,这样既能提高分析能力,也能锻炼文字功底。
在准备这两门课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研究相辅相成。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也会选一些特定话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某一时期的汉学发展,或某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等。我还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交流思想,互相激发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