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动力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开始刷选择,到最后刷了三遍,第一二遍全部都做,标注错题,第三遍只做错题,早上背一节晚上做一节;分析题也是直接背的。最后很多人用肖四肖八,据说大题预测很准,我的建议是辅导机构和肖四肖八结合起来,虽然肖四肖八的分析题很长,需要把肖四背熟,但肖八可以半熟。需要强调的是选择题一定要在大量背分析题之前做好,不然后期分身乏术。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数学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但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记住的是,英语学习不能间断,即使在专业课程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需保持一定的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每日精读并标记生词,解析复杂句子,理解错误原因,这一过程大致耗时一个小时。其次,作文不可忽视。许多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作文能取得明显进步。我较为散漫,未曾背过任何作文,只是在复习后期每周尝试自己写作一篇。但我仍然建议扎实地准备作文,多积累词汇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范文,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此外,书写清晰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允许,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到答题卡上,这对我非常有益。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认为每个部分每周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尤其是今年,新题型简单得难以置信。到了十一月中旬,可以开始做模拟试题。说到记单词,刚开始我试过使用大本、小本的单词书,还自行收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约两千个核心词汇后,每天都复习一百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密度、压力、温度和粘度,以及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这些都是流体力学的基础。要掌握这些概念,就需凭阅读教材、做习题来不断巩固,并尝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熟悉并熟练运用伯努利方程和欧拉方程是必要的。伯努利方程是描述无黏性理想流体沿流线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欧拉方程则是描述流体微元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组微分方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绘制流场图,模拟不同流动情况,以此加深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
再者,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理论和湍流模型也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这两部分知识尤为重要。我会凭阅读相关文献,参与课堂讨论,甚至动手进行一些小型实验,以增强对此的理解。
至于计算方面,Navier-Stokes方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需一定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偏微分方程的知识。我会借助MATLAB或者COMSOL等软件进行数值求解,这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流体力学的实验部分同样重要。实验室的学习直观地观察流体行为,比如风洞实验、管流实验等,这些都我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持续的复习和实践是提升的关键。我会定期回顾笔记,做历年真题,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这样既能巩固已知,又能了解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