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肯定听到很多人说不用管政治,最后背背肖四肖八就行了,甚至有人真那么做,最后一个月才来看政治,我觉得完全没有理由随便轻视任何一门科目,政治和英语都是一百分,划的也是一个分数线,同样都是分,还分什么高低贵贱呢,看你想不想为了那几分或者十几分去努力,我的备考过程是,七月中下旬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同时做1000题,我只做了一遍,后来把重心放在理解框架,要说政治就是背,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理解知识点以后,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形成一幅图,这样就很牢固了。
考研英语方面:
实话说,我向来对英语颇有好感,平日里的英语成绩也过得去,四级和六级都一次性顺利通关。然而,我在阅读理解方面并不擅长,相反,我对语法题情有独钟。尽管如此,我看到一些分享贴指出,即便是英语高手也可能在考研时遭遇意料之外的低分。因此,无论你的英语基础是扎实还是薄弱,都不应过分自信或沮丧。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关键在于你要投入努力,深入研究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和解题策略,尝试理解为何他们会选择某个特定的答案。别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有时答案的确令人费解。至于词汇量,这是贯穿整个备考阶段的任务,反复的记忆与遗忘是常态,但你必须坚持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起伏,所以即使过程中遇到挫折,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多给自己鼓励。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考古学基础,理解其学科框架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考古学的历史发展、主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全球各地的重要遗址和文化。中山大学的考古学课程尤其重视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对我国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秦汉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有深入的理解是必要的。要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这对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都有很大帮助。
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考古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对实物遗存的解读。学会如何凭化石、陶器、骨骼等物质遗存去推测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和历史文化,这是考古学的基础技能。我会定期参加模拟挖掘活动,凭亲手操作来熟悉考古发掘的过程和技巧,并凭阅读考古报告来训练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再者,文献阅读和研究能力的锻炼也极其重要。中山大学的考古学课程强调学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我会定期阅读《考古》、《文物》等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也会选一些经典论文进行深度研读,理解并学习其研究思路和论证方法。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是提高考古学理解的关键。历史、人类学、地理学、地质学、艺术史等多领域的知识都能为考古学提供独特的视角。例如,地理学帮助理解遗址的位置选,人类学解析社会结构,地质学则有助于判断遗址年代。
保持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好奇心,这是驱动深入学习考古的最大动力。每一次新的发现,都是对过去世界的重新认识,这种探索未知的乐趣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