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在较晚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没有购买大纲,而是选择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以及风中劲草和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高中时期你的政治基础扎实,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浏览了一些真题,真正开始背诵则是在十月底。对于理科背景的同学,七月份开始也是适宜的,每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此外,我觉得政治的模拟试题可以做,但不必过于依赖,它们主要是帮助巩固细节记忆。要培养解题的感觉,还是要靠真题,特别是选择题。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时事,回顾历年真题,你会发现大的政策方向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对不同时间段政策的另类表述或其演变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数学上,复习全书完整过了两遍,又把错题过了两遍,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和十套模拟卷。11月底的时候感觉数学复习的差不多了就丢一边,主要复习政治,最后一个月时间紧,每天就腾出一个小时随便做几道数学题。在用复习全书复习的时候我的基础就打得比较牢固了,至少对我来讲,后期没有大把时间来做题也还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身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因此我在英语复习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三月开始正式复习英语,初期阶段,我选择上午记忆英语词汇,下午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使用的教材包括何凯文的《1575》和谭剑波老师的系列书籍。在三月至七月这段时间,我主要以背单词为核心任务,大概反复背诵了单词1575两到三遍。同时,我还穿插做一些阅读理解的模拟试题,并且每天都记下一些生词,积累了专门的小笔记本。进入七月到十月,我转向整套练习题的训练,我把原本每天早上的单词背诵时间调整为每周背诵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目的是提前积累写作素材。其余的时间,我专注于英语真题的演练,购买了答题纸来模拟真实考试环境,以增强临场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世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这些理论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和记忆。特别是重力模型、FDI理论以及WTO的相关规则,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
关注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国际商务不仅涉及理论,更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全球经济形势、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变化、重要贸易协定(如TPP、RCEP)的理解和解读,以及跨国公司的运营策略等内容都需持续关注和研究。凭阅读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提升自有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再者,强化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国际商务中涉及到许多定量分析,例如关税的影响计算、汇率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熟练运用Excel和其他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必备技能。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指数(如PPI、CPI、PMI等),不仅要了解其含义,还要能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读。
提高英语水平不容忽视。因很多原始资料,比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都是英文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如GDP、NPV、EBITDA等,需准确理解和使用。凭阅读英文文献,不仅拓宽视野,也能提升专业词汇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学-练-评”三步法。先系统学习教材和参考书,做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凭自我评估或找教师答疑来检查学习效果。小组讨论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互相激发思考,共享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