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将大纲解析与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运用,每学习完大纲的一个部分,就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题,建议使用铅笔,因为这些题目的价值很高,适合多次温习困难的部分。对于那些理科背景或政治理论基础较弱的同学,可能需要额外努力,多阅读大纲解析,划出关键段落和知识点来加深记忆和理解。我个人出身文科,政治基础还可以,做完肖秀荣的1000题后,也尝试了大纲解析的配套练习,但由于时间紧张,未能充分复习。因此,政治学习的关键是要保持耐心,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触及并全面掌握。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是最重要的;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需要扎实的记忆,这部分内容很难靠猜测或编造来应对。
考研英语方面:
个人教训:写作文时候最好答题纸下垫上试题,不要让答题纸直接接触桌子,否则下笔会比较滑,写起来费劲,字也难看,有碍观瞻。作文的视觉效果好,绝对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的英语复习大概是这样:因为我是从6月底7月初才开始复习的,之前把绿皮书上的单词边背了一遍边抄在小本子上了。当然这之前的那遍基本没记住啥。从正式开始,每天早上大概花1个小时背单词,平均3-4个list,这3-4个list是包括前一天背过的两个list,再加上当天往后滚的2个list。前期可以少点,后面加码,而且有的单元单词多且难,稍微慢点,单词少的简单的List可以快点,晚上回去睡前再背下早上背过的list,时间随意,“任务”完成就行。后期就没怎么背单词了,或者说背的很快了,早上最多只给了半个小时背,因为加上了作文,需要作调整。关于背单词,我的体会是,快速反复,很多人会因为一个很难记的单词而停留过长,其实也没记住,这不是你记忆力好不好的问题,对于一个难词,适当多花点时间熟悉可以,但不要太长,每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一定要记全,考研很多时候不是考常用意思,考到僻意了很正常。人的记忆都是曲线下降的,必须要反复加深印象,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我每天往后滚的单词并不多,但是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在回顾昨天背的“新的”,晚上睡前再巩固一遍我觉得效果也不错,当然英语大牛们觉得不需要的请忽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原理,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熟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自然地理学强调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有的分析能力。
地质学基础则更偏重于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对这个科目,深入理解地壳构造、岩石矿物分类、地质年代以及地质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我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的学习方式,先从地球的整体结构开始,再到具体的地质事件和过程,深入到岩石矿物的微观世界。地质图的读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需多做练习,提升空间想象和解析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笔记”是最有效的。精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用自有的话做笔记,这既能加深记忆,又便于后期复习。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对复杂的知识点,凭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制作模型来帮助理解。
至于实践部分,条件允许,参加一些地质实习或野外考察,亲身体验地质环境,这会对理解和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科普视频等,也拓宽视野,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