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开始的比较晚,而且因为不喜欢政治,一直拖拖沓沓两三天才看一章,看完马原已经快十月,忽然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每天晚上10点半到回宿舍以后,跑到走廊上看书(宿舍熄灯)。每晚夜深人静,我就坐在走廊地上,借着灯光一遍抽烟提神,一遍拿着肖老师的精讲精练,一支红笔一支黑笔在那画着看,看完精讲精炼的文字内容,再看每章配套的题(给自己一直规划到考研,每天看什么,看多少),看完精讲精练,又开始刷1000题,刷完1000再刷肖八,再刷肖四,后来又刷了蒋五,直到考前一周。最后一周的时候,每天就是疯狂背肖四,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虽然考试的时候感觉考到的都背到了,最后发现分数依旧不是很理想,有点遗憾。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晨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适合深入学习这门学科。首先,建议预习一下教材,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度沉迷于课本,毕竟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就过于专注于课本,耗费大量时间反复做课后练习,实际上收效甚微!不需要完成所有课后问题,重点是多做一些计算题。我个人推荐使用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对于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值得你一试!数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虽然多样,但基本思路是相通的,所以要经常总结题型,比较相似的问题,这样会对你的学习大有裨益。务必做好笔记,并且多次回顾,甚至可以尝试背诵笔记,以凸显其重要性。在打基础的阶段,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听课、记笔记以及温习笔记,尽可能地研读全书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一般化,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只做了03年到19年的真题,我觉得当然要记单词,单词是最重要的基础。期间记单词断断续续,只重点记忆了不熟悉的单词。真题做了2遍,主要是出揣摩出题意图吧。及早准备作文,背诵06年到19年的大小作文真题模板(黄皮书张剑),外加王若平考研作文。背的滚瓜烂熟,到了考场确实写得挺顺手。考试时放弃了翻译,同时完型是全蒙,一遍就涂卡,其余时间全给了阅读理解和作文,对于作文要先做草稿。我是先写作文,然后四篇阅读和新题型。最恶心的是四篇阅读理解,一面是文章,另一面是题目,需要来回翻页。备注:阅读是重点,一定要狠下工夫!!!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晶体结构。了解各种晶体类型,如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以及它们的对称性和晶格参数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晶格振动和电子结构对掌握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至关重要。我会凭绘制和分析晶体模型来加深理解,并利用软件模拟晶体结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材料的相变和扩散是另一大关键点。这包括固态相变、液-固转变、固-气转变等,以及扩散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这部分需具备扎实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知识。我会凭做大量的计算题和案例分析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等,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理解金属、陶瓷、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应力下的行为,需掌握应变硬化、疲劳断裂等相关理论。我倾向于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材料的腐蚀、磨损和老化等问题也是重要考点。理解这些过程的机理,以及如何凭表面处理和改性来改善材料的耐久性,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会凭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增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堂学习,我会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凭亲手操作实验,直观感受材料性质的变化。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小组讨论和教授的答疑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它们能帮助我澄清困惑,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