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的并不高,但还是把复习的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政治大概在八月底大纲解析出版以后开始准备,用的书主要是大纲解析、肖秀荣的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才逸八套卷、风中劲草。首先是看大纲解析,看一章书做一章肖秀荣的1000题的客观题部分(这本书需要反复用,所以别直接往书上写)。因为是理科生,学起政治真的很痛苦,初期的时候书看不懂,做题也找不到头绪,只能硬着头皮往下看,一遍看完都不知道讲了什么。第二遍看的时候稍微好一些,这一遍注重1000题上做错的题,把答案的解析看懂,然后开始尝试把1000题上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用记号笔在大纲解析上标出来(单选和多选用不同的颜色),这样看完第二遍书上就有了很多标注,这些标注就是考试的重点,之后看书就清晰很多了,然后就一直反复做1000题查漏补缺,把不懂的知识点都弄懂。十月左右模拟卷开始上市,买回来之后马上把客观题都做了检验自己复习的情况,做错的题需要特别关注。到十二月左右开始准备主观题,背诵了肖秀荣的四套卷,重点记忆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后期的背诵任务太重所以20天20题背了一小部分就放弃了。个人感觉背模拟卷主观题的目的并不是完全寄希望于压中原题,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答题的思路,模拟卷里的很多表达都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题目,在考试的时候稍加组织就可以用上,所以对主观题不用太担心。
考研数学方面:
要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个上午或下午,足足三个小时,将数学真题演练在A4纸上,如同置身真实的考场。每个题目过后,务必仔细阅读解答,确保彻底理解,对于不熟练的概念做好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我通常是隔天完成一套真题,非真题日则回顾并强化之前做错的题目。全部真题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12月之后,我经常温习自己整理的错误和重点知识。同时,每周我会完成大约两套6+2的练习以维持解题状态,进一步填补知识空白。最后,考前重温一遍需要记忆的公式,做题时步骤清晰,不急于求成,理清思绪后再作答,这样认真对待,问题就不大了。
考研英语方面:
绝不能忽视英语词汇的学习,我选择的是何凯文的1575词汇书,总共分为21个单元。我认为这本书非常全面,对提升后续阅读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每个词都配有近义词,内容详尽无遗。初次记忆的过程相当艰难,我耗费了大约一个半月才完成第一轮背诵,起初的确感到压力山大,但到了第二轮就明显顺畅多了。这种方法的效果显著,最好在五月份之前能完成第一遍。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复习进度来规划,比如我在后期可能每隔一两天就会回顾一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原理。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定理以及达朗贝尔原理等,这些都是理解力学问题的基础。要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各种物理情景中去。例如,凭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受力分析问题,利用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解决复杂的碰撞问题,以及在研究振动系统时应用达朗贝尔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理论力学中的例题和习题是提升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每一道题目,不仅要找到答案,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这样加深理解,拓宽思路。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再者,画图辅助理解和解题也是个好习惯。无论是力的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还是系统的能量转换,图形都能直观地展示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
理论力学与数学紧密相关,尤其是矢量运算和微积分的应用。巩固数学基础,熟练掌握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学等知识,对理解理论力学的高级概念大有裨益。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自我反思和讨论同样重要。经常回顾已学知识,思考自有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更优的解法。与同学交流,互相提问解答,激发新的思考,弥补个人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