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发展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科目时,我发现《政治大纲解析》和《真题解析》这两本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书籍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如今的考研政治与十年前或五年前已截然不同,单纯依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理想,理解和领会才是关键,特别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目前的多选题要求我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深入剖析和辨别,而分析题则更加开放,要求我们对各类原理、政策、方针和路线有全面、细腻或独到的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提到数学,我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其实第一年考得时候我数学出现了大事故,把两道题写反了,就是驴唇不对马嘴,当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能再改了,于是可想而知,接下来的题目根本就蒙了,最简单的题目也不会了,大脑一片空白,彻底短路了,75分就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一道二道题的分数,后面大题几乎为零,从考场下来整个人都蒙了,中午回到宿舍,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考完专业课,要不然真对不起自己,后来得知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真是后悔数学失误了,说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数学一定要每天练题,我失误的原因一是紧张,但无形中给自己加了禁锢;二是最后一段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给了政治和专业课,忽视了每天数学的练习,导致考试时心虚,影响了心态。
考研英语方面:
针对词汇方面,考研英语并不需要每个词都滚瓜烂熟,有些仅需混个眼熟,甚至有些可略过不记。首要推荐采用词根词缀的记忆策略,这能显著提高效率。其次,借助历年真题来记忆单词至关重要。真题中的词汇复现率极高,大约85%会反复出现,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牢牢掌握的重点。因此,务必习惯在真题中积累单词。我个人的方法是做完一篇阅读就查阅所有陌生词汇,建立个人词汇库,随后反复温习。再者,进入复习后期,可以按类别整理单词,特别是根据真题内容,比如社会、经济、法律等类别,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对于阅读理解,目前阶段建议多阅读题源类的文章,一来拓宽知识视野,二来培养阅读感知,要做到多读、多思考。7月之后,应集中精力加强真题阅读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它关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在复习时,要理解并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建议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决策,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博弈论等。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石,必须深入理解。垄断、寡头、竞争市场的特征及价格决定机制要熟练掌握。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生产函数、市场失灵等内容也是常考点。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构建自有的思维框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也能提升解题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策略。阅读教科书,理解概念和理论,凭做题来实践应用。厦大的试题通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关注时事,理解经济政策对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的影响,能够帮助你在答题中展现出深度和广度。
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非常必要的。你创建一个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把每个章节的重要概念、公式和例子都归纳进去,这有助于巩固记忆,也有利于在的冲刺阶段快速复习。
在考研路上,坚持和毅力同样重要。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寻找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教,多角度的理解会更有助于吸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