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对峙之下,印巴会听劝吗?

强硬对峙之下,印巴会听劝吗?

2025-04-30 动态更新

4 月 22 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对游客枪击案。随后,印巴连续多晚在该地区实控线交火;印度对巴基斯坦 " 断水 "" 断路 "" 赶人 ",史上首次暂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巴方以 " 暂停贸易 "" 驱逐人员 " 作出强硬反击,并预判印度将在未来数十小时发起对巴军事行动。

到底咋回事?

印度军人在印控克什米尔斯利那加街头执勤。图源:新华社

据报道,4 月 22 日,在印控克什米尔旅游胜地 " 帕哈尔加姆 "(Pahalgam),一群武装分子用机关枪扫射游客,造成至少 25 名印度人、1 名尼泊尔人死亡。

认领此次袭击的 " 抵抗阵线 ",长期被印度视作由巴基斯坦政府支持的恐怖组织 " 虔诚军 " 分支。

事发不久,印度莫迪政府做出强烈反应,先是认定巴基斯坦与袭击有关,再对巴采取多项制裁:包括撤销向巴基斯坦公民签发签证、削减巴基斯坦驻印武官人员、关闭两国陆上过境口岸等。

更狠的是,印度首次宣布暂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条约》。啥概念?该条约事关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资源在印巴两国的分配,于 1960 年签订,即便在印巴战争、1999 年双方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印方都没停止执行过。而印度水资源部长这次放话:"(我们)将确保印度河的水没有一滴流入巴基斯坦!"

另一边,巴方也毫不示弱:先后关闭口岸、废除部分签证、宣布印度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 " 不受欢迎的人 ",还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两国边境实控线也持续小规模交火。

到了 4 月 29 日晚,莫迪与印度国防、安全、军事等机构高层举行会议。会后印媒报道称,莫迪已授予印军自主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做出回应。4 月 30 日凌晨,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称,印度恐将在未来 24 至 36 小时内对巴采取军事行动。

4 月 22 日,安全人员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附近警戒。图源:新华社

会大动干戈吗?

从印度政府角度看,强硬对抗巴基斯坦,是其多年一贯路线。在 24 日的讲话中,莫迪再次强调 " 守护者 " 形象,承诺 " 印度将识别、追踪和惩罚每一个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 ",表示 " 我们会穷追不舍,直到地球的尽头 "。

事实上,2016 年乌里恐袭和 2019 年普尔瓦马恐袭后,莫迪政府对巴采取 " 越境先发制人打击 " 措施,已有先例在前。

在巨大社会压力和政治压力下,莫迪政府缓和局势的操作空间被严重挤压。新德里不得不进行外交动员以孤立巴基斯坦,并采取军事胁迫。

回到事件本身,随着枪击案细节曝光,舆论发现这个 " 克什米尔抵抗阵线 ",是 2019 年后在印控克什米尔发展起来的组织,主要针对印度政府,攻击在克什米尔的印度教教徒,更像是一个反政府游击组织。与 2016 年、2019 年恐袭不同,这次枪击针对的是印度教徒,而非该地区军事力量。

印方强硬认定该组织与巴基斯坦有关,并未得到广泛国际支持。

莫迪政府对巴 " 超级强硬 ",也暴露出其治理印控克什米尔的问题。2019 年印政府取消宪法 370 条款赋予印控克什米尔的独立权后,对当地采取铁腕措施,导致民怨加深,对印度认同感减弱。

在巴基斯坦东部拉合尔附近与印度交界的瓦格赫口岸,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的仪仗兵参加降旗仪式。图源:新华社

巴基斯坦已多次明确对恐怖主义 " 零容忍 "。即便如印方所言,3 名在逃武装分子中,两人是巴基斯坦人,也无法就此指控巴方支持 " 跨境恐怖主义 ",毕竟还要考虑印度教民族主义近年对穆斯林的打压等因素。

眼下,巴基斯坦无意选择对抗之路。巴方一再表态,要对事件进行透明公正调查,并警告印度如采取战争手段," 任何侵略行为都将遭到(巴方)果断回击 "。此外,巴方呼吁国际组织和大国介入干预。

针对印巴局势升级,国际社会普遍表态中立,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呼吁 " 巴基斯坦政府和印度政府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 " 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美国务卿卢比奥同印巴领导人通话劝和,敦促双方 " 不要让局势升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呼吁双方 " 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紧张局势还将升温并持续。一如既往,印巴或将继续在口头示强,在边境交火对抗。局势的降温及平稳过渡,需要国际社会各方积极促和、共同规劝。

文 / 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强硬对峙之下,印巴会听劝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