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20强,谁的人口竞争力更强

GDP20强,谁的人口竞争力更强

2025-04-28 动态更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阿力米热,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省域经济竞争,也是人口的竞争。

31 个省份的一季度 GDP 数据已经全部公布,至此,全国 GDP 二十强省份也已揭晓。在这 20 份成绩单中,15 个省份的 GDP 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平均水平(5.4%),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当我们观察区域经济发展时,产业升级、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数据往往最先吸引目光。不过,决定经济长期竞争力的,还有人口结构这一关键因素。

那么,这些省份人口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在当下全国人口逐步减少的大背景下,广东、浙江、福建、安徽和陕西 5 省份常住人口实现正增长。

人口要实现自然正增长,高出生率是最直接的推动力。数据显示,这些省份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6 ‰以上。其中,广东出生率最高,达 8.89 ‰,已连续 7 年蝉联 " 最敢生 " 的省份。

从人口结构来看,目前只有 15 个省份公布了相关数据。其中,广西 0 — 15 岁人口占比达 22.32%,居全国之首,展现出较强的人口储备优势。在劳动人口(16 — 59 岁)占比上,广东、云南、内蒙古位居前三。

60 岁及以上人口中,辽宁占比最高达 31.17%,此外,还有半数省份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20%,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老龄化压力。特别说明的是,江苏和北京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暂未纳入统一讨论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GDP20 强省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8 成以上,而土地占比面积实际不足 50%,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人口密度分布,与上世纪 40 年代提出的胡焕庸线基本相似。

粤桂人口潜力强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山东省曾是全国 " 最敢生 " 的省份。不过,自 2018 年开始,广东就反超山东,并连续 7 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

" 生娃靠广东 "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出生人口为 954 万人,相比上年增加 52 万人,而广东一省就贡献了 11.8% 左右的人口增量(113 万人)。

实际上,这一现象似乎与传统经济规律相悖。通常而言,经济越发达、城镇化程度越高,生育意愿往往会越低。而从这些维度来看,广东都位居全国前列。那么,广东为何能撑住生育大盘?

具体来看,广东 GDP 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产业基础雄厚,就业机会丰富,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流入。这些流入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较高,从而增加了整体人口基数,也带来了较高的生育意愿和活力。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 七普 " 数据显示,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 2962.21 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约四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 此外,广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较高的普惠性,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育环境和有力支持。"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杨继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另一方面,广东潮汕、粤西等地,宗族观念浓厚," 多子多福 " 等传统家庭观念和生育文化深入人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育率的提升。

除广东以外,有 5 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 6.7 ‰的 " 国家线 ",分别为云南、广西、河南、陕西和福建。从区域来看,生育率较高的这些省份,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且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究其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这使得传统生育文化得到更多保留。2024 年,云南、广西和陕西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 54.11%、57.39% 和 66.14%,在 GDP 二十强省份中(北京、上海未公布)分别排第 18、第 17 和第 11 位。

此外,西南地区生育政策相对更宽松,再加上政府为年轻家庭提供的生育、养育支持,也对生育率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完生育率,再来看看 0 — 15 岁少儿人口的比例。少儿人口比例高,也往往意味着地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更强。从这个角度看,哪些省份算是年轻、有潜力的呢?

数据显示,在 0 — 15 岁人口中,广西占比最高达 22.32%,河南、江西位居第二、第三,人口占比分别达 21.2%,19.55%。云南、广东、河北、湖南、山东、安徽和陕西,分别位居第 4 — 10 位。

通过数据交叉对比可见,0 — 15 岁少儿人口占比与出生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两者排名前五的省份高度重合。

这意味着,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往往能够积累更多的人口储备,从而为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活力和潜力。

经济强省劳动力充足

在人口经济学中,16 — 59 岁人口被定义为劳动力年龄人口,在此年龄段的人,往往是社会生产的主力。

分省份来看,哪些地方的人口红利比较突出呢?

数据显示,劳动人口数量比重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云南、内蒙古、江西和陕西,其中广东劳动人口最高为 66.38%,比全国高出 5.48 个百分点。

杨继瑞分析称,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珠三角地区放宽了落户限制,吸引了人口迁入。

以广州为例,2024 年,广州户籍迁入人口达 16.52 万,机械增长(迁入减迁出)贡献增量 12.47 万,占人口总增量的八成以上。" 大量劳动力的涌入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还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形成了良性循环。" 杨继瑞说道。

由于江苏(15~59 岁)、北京人口(15~64 岁)结构统计口径不同,如果将它们纳入统一比较,那么劳动人口占比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为:江苏、广东、北京、云南和内蒙古。

由此可见,劳动力人口充足的地区,往往是市场经济活跃、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生活成本较高,但完善的产业链、丰富的就业机会和高薪酬水平,仍然持续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口流入。

不过,这些省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江苏为例,2024 年江苏常住人口为 8526 万人,与上年末持平,首次出现零增长。而江苏人口压力,主要源于自然增长乏力。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前者为 "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 ",后者以 " 人口流入 - 人口流出 " 来衡量。统计公报显示,2024 年,江苏出生人口 42.6 万人,死亡人口 63.9 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 -21.3 万人。

换句话说,江苏自然减少的人口,完全抹平了人口增量。

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近年来江苏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程度有加剧趋势。2024 年,江苏人口出生率仅为 5 ‰,远低于全国 6.77 ‰的平均水平;0 — 14 岁人口占比 13.02%,较上年末下降 0.55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8.70%,较上年末提高 0.25 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江苏也意识到持续引人、留人的重要性。

2024 年年底,《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未来 5 年,江苏将全面放宽落户限制,推动南京、苏州进一步优化落户措施,稳步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与此同时,今年 2 月份,江苏还推出了 15 条旨在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生育津贴无需提交申请材料即可直接发放到账等便利举措。

除上述省份外,从数据可以发现,虽云南、内蒙古劳动人口占比也进入前五,但两省份经济总量排名相对靠后,劳动人口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动能。

对此,杨继瑞认为,云南和内蒙古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产业升级步伐缓慢,再加上相对滞后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制约了劳动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削弱了区域创新能力。" 此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会提高企业运营成本,影响投资吸引力。"

10 省份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20%

长期以来,老年人口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3.1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显著。

从区域分布来看,在 GDP 排名前二十的省份中,半数省份的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20%,具体包括辽宁、重庆、山东、内蒙古、北京、湖南、河北、陕西、安徽和河南。

其中,辽宁的老年人口占比最高,达到了 31.17%。

31.17% 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 3 个人中,就有一个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过去几十年来,其传统重工业优势逐渐减弱,再加上产能过剩和市场化调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导致年轻人外流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 其次,辽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对早前的生育政策执行得较好,导致后续劳动力补充不足,老年人口占比上升。" 杨继瑞说道。

从长期数据来看,2005 年~2019 年辽宁出生率基本保持在 6 ‰~7 ‰之间,相对稳定,从 2020 年下降至 5.16 ‰,到 2024 年为 4.32 ‰,处于全国落后水平。

在此背景下,辽宁也相继出台《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此外,《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还规定生育女职工产假增加至 158 天,男方护理假增加至 20 天。子女不满 3 周岁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 10 天的育儿假。

在一系列鼓励生育措施的加持下,2024 年辽宁出生人口呈现出增长态势,全年出生人口为 18.0 万人,出生率也回升至 4.32 ‰。

长期以来,老年人口龄化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从区域来看,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也榜上有名。细分来看,这些省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

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导致本地老年人口相对比例上升。其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相应上升。

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中西部地区得到较好落实,生育率下降,年轻人口增长缓慢,而老年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寿命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占比逐渐提高。

稍有不同的是,山东是人口大省,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多。即使生育率保持一定水平,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口的规模也较大,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容易升高。此外,鲁西南等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这些地区老年人口占比偏高,拉高了全省的老龄化率。

而对重庆来说,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主要是农村人口流出导致。

" 重庆被称为山城,不仅城区是山,县乡也是山,这种地形不仅会导致农业效益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他产业发展,当地农村地区的青壮年更偏向外出就业。因此,重庆的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排全国前列。" 杨继瑞说。

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国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 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这为 2025 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养老工作指明了方向。

" 解决养老问题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不仅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要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杨继瑞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GDP20强,谁的人口竞争力更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