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在10月1号准时开始复习的,政治红宝书先看了一遍,题没做。看完一遍后,拿1000题开始做,做完一节对答案,不对的做个记号(注明一下:肖秀荣的1000题答案就在题目下端,有利有弊,我建议在做第一遍时拿一个纸片挡着,错的好好看看注解。最终冲刺时已经没有时间每道题都研究了,只能靠印象了)。到了12月份我发现又忘的差不多了,我又看了一遍红宝书,复习了一遍1000题,就基本到12月份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我感觉关系不大,完全可以通过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来掌握。英语不是突击一下就能解决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首先要学会背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一定要先学单词再学什么语法和技巧,我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黄金循环的过程。所谓黄金循环,是从单词到长难句,从长难句到阅读,从阅读到题目,从题目到阅读,从阅读到长难句,最后由长难句再到单词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是先背单词,尤其是高频词汇,一定是考了又考的单词,把单词背得差不多了,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再学习长难句,长难句掌握了,就可以开始做阅读了,开始做阅读一定是错的很多的,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把阅读真正理解,这个时候要看答案,看一个问题在文章中对应哪个长难句,再去把这个长难句彻底搞懂,对长难句中的单词重点记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理论是基础中的基础。需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源模型等基本概念。这些理论不仅帮助解析简单的电阻、电容、电感网络,更是分析复杂电路的重要工具。我在学习过程中,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对我非常有帮助。
对电子线路部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放大电路的理解至关重要。要理解BJT和FET的工作特性,掌握放大器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等参数的计算。反馈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也需深入研究。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结合实际电路图进行理解,多做实验,亲手搭建电路,能更直观地感受其工作过程。
再者,数字逻辑电路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另一大核心。要熟练掌握布尔代数,理解并运用各种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基本组件,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设计。这部分内容需逻辑思维能力强,凭设计小项目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信号与系统的知识是连接电路和系统分析的桥梁。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能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去理解信号。这一部分理论性强,需耐心和毅力去掌握,但一旦理解透彻,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