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资源建议采用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搭配《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宜先缓后急,特别是进入12月,需投入大量时间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较早就开始了复习,所以我只分享一下个人策略。对于追求高分的同学,推荐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读一节《精讲精练》,配合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个阶段务必深入细致,确保理解透彻。我选择跟从老师的学习进度,快速浏览《精讲精练》,而1000题的答案则应写在单独的纸上,错误无妨,关键在于彻底剖析错误原因。然后重温《精讲精练》,关注标记的部分,并再次做1000题,强化对错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着手《风中劲草》的框架构建,边阅读边列出大纲,此书非常适合背诵。同时,使用《讲真题》来练习历年真题。
第三阶段:最后冲刺阶段,当肖八和肖四出版时购买并完成,所有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大题,都要求能背诵。
我在背诵环节做得不够理想,但以上是我整个复习过程的大致步骤。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大题相对规范,然而前面的选择填空题显得格外具有挑战性,自我训练明显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独立学习高等数学,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自学,尝试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解答,只能浏览,心中焦急无比。暑假期间,我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感到自己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几乎没在大学上过数学课、全靠自学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在自学后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这真的很有帮助。务必专心听课并详细记笔记,这对梳理解题思路和理解命题角度至关重要,效果强大,让人茅塞顿开。听他人一点教诲,胜过独自苦读十年。学数学切忌只看不动手,看一百遍不如亲手做三遍。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把全书完整地做了三遍,真题也重复练习了两次,第一次是按照考试模式,每天早上限时一套,这样的训练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仅做了大约三套模拟试题。
考研英语方面:
至于阅读,千万不要做模拟题,质量太差,我做了几天150篇就扔到一边了。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从2002年开始做到去年,一开始比较难,所以我并不在乎正确率,主要拿来精读,查查单词,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和思路,然后快速口头翻译,有的同学有笔头翻译的,我开始的晚,且把大量时间留给了专业课,所以只能进行口头翻译。英语做到13年以后,我再做后面几年的,阅读只错两道,于是我惊喜地继续做真题以及精读。11月中旬开始看凯文的写作,背不住,后期就自己改了一点模板然后背诵,套写,仿写,如果不是自己英语底子非常好,利用模板最后得分肯定比自己写的要高,翻译没有特别训练,考研的翻译还是很简单的,完型我一直不是很开窍,所以得分不高,但是发现今年的完型好像并不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试中,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考察点。我建议大家要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这些都是基础且常考的内容。
案例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你需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分析并解决管理问题。例如,如何凭有效的领导风格提升团队效率,或者如何制定和实施一个有效的企业战略。这需大量阅读和分析管理案例,培养自有的批判性思维。
再者,管理学中的定量分析部分也不能忽视。如统计分析、决策模型等,这些可能会出现在计算题或数据分析题中。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Excel技能对处理这类题目至关重要。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系统复习”和“定期测试”是关键。系统复习是指将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化,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这样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定期测试则帮助你了解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强化。
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考研路漫漫,压力在所难免,但,每一次的挫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坚持下去,自己,你就一定能在管理学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航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