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基础比较扎实,我是到16年暑假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第一轮只是过了四本书而已,第二轮是通过做题很全面的把所有知识点都过了,第三轮是根据大纲不断重复做练习册积累错题,第四轮就是做各种模拟题并且通过模拟题总结大题模板,第五轮是看自己积累的错题本和大题模板。虽然主观题答的不理想,但总体成绩依旧差不到哪里。政治与其他几门科目比是最鸡肋的,但绝对不能轻视它。如果方法得当,政治比其他科目更容易让你收获。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是2015版本的李正元全书,封面呈粉红色。这是一本相当经典的教材,极其有助于提升计算技能。我是受到多种备考经验分享的影响后决定使用它的。新版本我没有尝试过,我购买了张宇的书籍,但个人感觉不太适应,部分题目较为偏颇或奇特,如果数学底子不扎实的话,我不太推荐。第一年复习数学时,我经历了不少曲折,幸好在第二年能明确自己的不足。我认为第一年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急躁,看书速度快,看似进度快,实则根基未稳,导致后来计算能力极弱,连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复习数学切勿急于求成。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开始使用正式的笔记本(可不是随便找些草稿纸用完即丢),逐题认真做,从一开始就培养按部就班解题的习惯。起初可能会觉得效果不明显,但到了后期做真题或模拟题时,你会发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除了全书,我还做了660题,它能有效检测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计算技能是否过硬。虽然题目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但计算量不小,技巧题不多,题目精选,暑假期间做最合适不过。关于模拟题,我强烈建议多做!我做过张宇的四套卷、八套卷,还有李正元的经典400题和合工大五套卷。尤其推荐合工大的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通常比真题更难,尤其是张宇的题。不过,不必过分看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知识漏洞,以及提高答题速度和掌控时间。多做模拟题,正式考试时就不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无法完成。另外,别忘了,数学也需要记忆。清晨头脑清醒,大家通常用来背英语。根据我的第二年复习经验,我每天上午都会留给数学,先复习笔记,强化记忆,然后开始做题。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复习后,其他内容可能会被遗忘,所以每天重温笔记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在大四开始的一个月后,完成首次真题练习。接着,第二次练习时,可按题目类型逐项攻克,如阅读、翻译、完形填空和作文(若对完形填空不感兴趣,可略过)。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不熟悉的真题词汇,记得去记忆,将军虎的书中附带的小册子就很适合用来背诵这些词汇。到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策略,我认为没有必要尝试模拟题,因为质量不佳的模拟题可能会破坏你做真题的节奏。对于作文,一份条理清晰的文章能显著提高印象分,值得投入一些时间准备。建议先在草稿纸上大致规划内容框架,再转移到答题纸上书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模型,如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线等。理解这些模型背后的经济逻辑至关重要,因它们能帮助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例如,理解IS-LM模型帮助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我会建议你们花时间深入理解每个模型的构建原理,并尝试用它们去解析实际经济事件。
要熟悉并熟练运用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也要掌握经济增长理论,包括索洛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这是理解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
对中级微观经济学,基础的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是重点。尤其要注意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计算,这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常见题型。博弈论也是考试的热点,理解和应用博弈策略模型是提高分数的重要部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大于记忆”是最有效的原则。尽量凭做题来深化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或理论。多看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和论文,提升你对经济学的理解深度。我还推荐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帮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形式。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可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你会发现它更加生动有趣。例如,你试着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经济事件,或者思考一下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济决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