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开始复习时在八月中旬,因为实在不想看书,想着有老师讲解会有趣很多。刚开始是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命题人1000题》,配合着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就当是加强记忆了。当时也是在《精讲精练》的书上做了很多笔记,但后期基本没有再翻过。十一假期结束后政治一遍完成,开始从后往前做《命题人讲真题》,只做选择题,看一下大题的出题方式,其中马原要弄懂如何从材料中得出应用的原理。随后开始二刷《1000题》,只做重点章节,同时开始看《风中劲草》。《肖八》到手开始做选择题,有时间就看一看大题,同时开始看《形势与政策》。后期吃饭和午休时会看一看选择题以前的错题。最后就是拿到《肖四》做选择题,疯狂背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当然,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某些同学可能抗拒),但切忌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我不推荐日复一日地捧着单词书,每个词念上一分钟的做法,正如我们系主任所言:“这种方法看着都让人焦虑。”单词的记忆可分为三类:全新、半生不熟和熟悉。熟悉的词汇无需再费时背诵,只需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和常用搭配;对那些半生不熟的词,你需要重点掌握,因为它们可能是你的短板,一旦出现在试题中,可能会造成困扰。你可以设定每日或每周的目标来加深记忆。至于完全陌生的词汇(我个人有强迫症,所以我都会记住),如果你仅以考研为目标,我建议不必过分执着于背诵,大致认识就好。当你多次复习考研词汇书后,就应该转向真题中的词汇,特别是阅读部分。整理从2004年至2018年的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并反复记忆,尤其是那些常出现且含义因上下文变化的词汇,务必牢记。对于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中的单词,重点关注最近五年的内容。关于单词的学习就说到这里,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提问。
其次,阅读至关重要。有人认为你的阅读得分乘以二大约就是你的英语总分,虽然有些夸大,但却相差无几。提升阅读的方法,我认为就是研习真题。我可以自信地说,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我精读了至少十五遍,泛读更是数不胜数,有些篇章我都能够背诵并默写。即使如此,我最终还是在两道题目上犯错(这两题恰是我反复修改却仍选错的)。我没有保留真题作为最后的测试,因为我认为这样做可能浪费资源,但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每个人的状况和习惯都不尽相同。解答阅读问题时,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我习惯标记出题者常设题的位置和类型,并为每段话编号。例如,如果第21题的答案位于第一段第二句,我会在题旁标注“P1-②”,以便复查时更加有序。
接下来是写作部分。对于写作,我没有太多的秘诀。我并未特别投入,主要是多背诵优秀的文章,积累素材。小作文只要满足所有要求即可,大作文则需思路清晰,紧密围绕主题。
最后,对于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同样需要通过做真题来提高。关于这部分,我没什么额外的经验可供分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你需对新闻采编、报道策划、媒体伦理、公关策略等有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我建议多阅读业界最新的新闻报道,分析其选题、报道角度以及传播效果,这将帮助你提升新闻敏感度和实际操作技巧。定期练习写作,无论是新闻稿还是评论文章,都能增强文字表达能力。理论部分,要重视经典文献的学习,如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等,这些都将为思考提供框架。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则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包括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知识。我会推荐你阅读彭兰的《新媒体概论》、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等教材,它们能帮你构建起系统的理论框架。关注学术动态,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尤其是那些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这会你对学科前沿有更深的理解。别忘了定期复习,因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到深度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把每本书的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方便随时查阅;,参加学习小组,凭与他人的讨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加深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很重要,它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提前适应考试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