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正式复习从八月底政治考纲正式出版以后开始。政治想得高分,关键还是在于选择题。政治资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肖秀荣系列(《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8套卷》和《4套卷》)、风中劲草,最后是其他名师考前冲刺卷;第一阶段:9-10月,刷选择题。肖秀荣《精讲精练》和《1000题》配合使用,刷1-2遍选择题,看一章刷一章,尤其重视积累错题。在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1000题》做题之前可以复印1-2本,可供后期重复刷题使用;第二阶段:11月,再刷一次《1000题》和做一做《讲真题》的选择题,看看往年真题的选择题风格是怎么样的,同时结合使用“红宝书”和风中劲草,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第三阶段:12月-考前,重点看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而政治大题,大家要把8套卷和4套卷的大题答案都基本上能背下来——原因很简单,一是完全有可能考到原题,二是背下来后即便不考原题,类似提问你都能根据背过的内容,近似地组织答案了。选择题和大题都搞定了,考研政治胜利就不远了。选择题就是比较细小的知识点,考察基础知识。每年虽然有大纲,但是没有重点、背的效率很低。建议看蒋中挺的复习全书,所有科目都在里面,有细小的重点。暑假可以先过一遍,九月份开学之后认真再看一遍。后期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大题,时常翻翻选择题知识点就好~买几套卷子,考前练练测测问题不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始终是考研过程的重点。初期要吃透课本,重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游刃有余。感觉基础可以了,就开始接触真题,一直在做《复习全书》和配套的历年真题,感觉还不错。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去把握潜在的规律,分析出自己的弱点是哪一类题型,再重点练习,基础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再慢慢攻克难题,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分数。个人感觉数学较难虽然不能保证每道题完整无缺做下来,但每道题都能写上一些,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尽量多写,就有得分的希望,不至于拉分。数学是重点,是提分的关键,做题是手段,但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多想想,多思考,学习巧妙的答题思路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在英语方面还挺得心应手的。对于英语学习,我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去背单词,五月份大致浏览了一本由北航出版社推出的冷门单词书,每天仅挑选15个重点词汇来看,并且这些单词的例句多源于真实试题,这样一来,也相当于我过了一遍真题,同时我还利用例句进行了翻译练习。我的体会是,死记硬背单词的效果并不明显,毕竟很难记住,但到了后期这对解题并无太大妨碍,因此是否要背单词取决于个人选择。大约九月起,我开始做张剑的阅读理解,但我对此书的成效持保留态度,建议不必去做,不过若词汇量不足的人,可以用它来扩展词汇,只是题目设计有些偏离常规,不宜过分依赖。真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我并未全部完成,我认为2008年以前的题目过于简单,所以我只做了之后的。我想强调的是,英语作文不容忽视,我当初以为记不住模板便轻易放弃,结果考试时却发现记忆中仍有痕迹。此外,切勿抱有过分乐观的心态,今年的小作文我就栽了个跟头,因为它涉及的文体我不熟悉,觉得不会考到,只看了一遍,结果考试时彻底忘光了。幸运的是,这一失误并未给我带来太大损失。阅读理解无疑是英语中的重头戏,真题的阅读部分要反复操练,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文章逐句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海洋科学导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基础学科,它包括了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以及海洋地质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个科目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对整个海洋系统的宏观认知,以及对各个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在海洋物理学方面,重点关注的是海流、潮汐、波浪等动力过程,以及海水的热力学性质和盐度分布。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凭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来加深理解。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案例,如台风路径、洋流影响下的气候模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对海洋化学,主要研究海水的成分及其动态变化,比如碳循环、营养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化学反应与海洋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海洋生态和全球气候变化。
海洋生物学部分则涉及到各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命周期及群落结构。这部分内容丰富且有趣,尝试阅读一些科普书籍,了解具体的物种和生态现象,这对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
是海洋地质学,它探讨海底地形、沉积物、地壳构造等问题。这一部分需结合地理知识,凭地图和地质图进行学习,理解海洋地质作用与陆地地质作用的不同之处。
,学习“海洋科学导论”需综合运用理科思维,结合实践案例,保持对海洋世界的热情和好奇心。复习时,除了课本,参考文献、科研论文、在线资源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