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光电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工专业的学生,我对政治课程并不热衷,几乎每次都缺席,但我确实对时事保持着兴趣,经常阅读报纸和关注新闻动态。我的政治复习是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才开始的,我主要依靠的大纲解析以及强化辅导班的参考资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选择任汝芬的系列书籍?实则,我也读了不少任汝芬的书,但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投入过多精力并不必要。我认为应当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我擅长且能提升分数的科目上,而对我不太感冒的弱势科目,则适当分配时间,以免成为整体成绩的绊脚石。
尽管大纲解析全篇都是文字,缺乏明显的重点标识,但这恰好成为了我看重的一点。我在复习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和笔记,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记录在书本上,这样有助于我掌握各个章节的架构,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并且能带入个人思考去学习,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再结合强化班教师提炼的重点考点,使我能兼顾全面复习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聚焦关键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在考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最耗费时间的科目。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深入研读数学教科书,通过完成课后练习来初步掌握知识。接下来,可以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市面上有二李系列和李王系列的复习书籍,我个人更偏向于二李,不过第二年我也参考了李王的书。阅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可能多地通读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一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会立刻查看答案并分析为何自己未能解答,接着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到了后期,重点转向大量刷题。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比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以及李永乐的660题,其中我做了最多的便是660题,两年内大约做了四到五遍。尽管难度较大,但我从中获益匪浅。坦白讲,我不是个有恒心的人,很多资料刚开始时感到新奇,但真正坚持做完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不论选择哪本习题集,都要认真完成,彻底理解每一道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要重视历年的真题,务必多做几遍。我使用空白纸写下答案及解题过程,随后进行修正,后期空闲时多回顾,发现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新题型:英语二的新题型一般是选句填空和连线,如果有很明确的标志词,比如人名、地名、书名,可以直接去原文找到关键词直接答题。得阅读者得高分,词汇量是做阅读理解的保证,基本考研词汇5500左右,首先把考研高频词和动词熟记了,然后再一点点的扩展记忆;平时加强阅读训练,按每篇大约15分钟的进度,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可以先推测意思,把阅读做完后再查字典誊抄下来,每次做阅读前看一遍,周而复始地练习。阅读时,找准文章的重要信息(关键字、主题句、专有名词等),可以用笔划横线标记下来,阅读理解中的正确选项通常会对原文进行归纳概括或同义转换,关键要找准文章中定位,阅读中做错的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是属于自我臆断,还是推理过度,还是理解偏差等,争取下次避免此类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作为一门基础且深入的科学,涵盖了光的产生、传播、探测以及其在各种技术中的应用。在备考阶段,我对光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扎实的学习,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基础知识。其中,理解并熟练运用菲涅尔公式、基尔霍夫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以及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量子光学部分的光子概念、激光原理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也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实验部分同样重要。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光学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干涉、衍射、偏振等经典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技巧需投入大量时间去掌握。我建议你不仅要理解实验的原理,还要尝试自己动手模拟或者设计实验,这样能更好地加深理解和记忆。
再者,对光学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系统、光学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也需有全面的认知。这部分内容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要提前预习并熟练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使用“理解+做题”的方式。光学理论复杂,单纯的记忆很难真正掌握,只有凭理解灵活运用。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参加讨论组或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讨论难题,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复习过程中,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