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信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个人分数不高,也没有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如果时间充裕,还是早点开始吧,争取把《精讲精练》过上两遍。考前两周一定要反复背诵《肖四》和《肖八》的主观题。另外选择题也非常重要,考研前一个月我都沉浸在背政治的癫狂中,无法自拔,因为记性不好,大题也是背了忘忘了背。不过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也不用过分紧张,毕竟到国家线的要求并不难,追求太高的分数也没有意义。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一战期间,我对英语作文的投入不足,但在二战时,我深感其重要性,于是提早开始每日研读汪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积累了大约15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的背诵材料。同时,我也动手练习了几篇文章,避免依赖万能模板,而是自备了一些句子结构、框架和精彩语句。考试时,我能保持冷静,将所学自如运用。我认为,大量背诵是必要的,关键是要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样无论面对何种主题,都能游刃有余。
对于阅读部分,连续两年我都坚持使用丁晓钟的超精解,二战期间也参考了何凯文的方法,但我仍然认为丁晓钟的解析最为深刻,有助于构建思维模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反复研习英语真题至少六遍,没有涉及任何模拟题,全心全意挖掘真题的精髓,到最后甚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考试时我并未感到紧张,反而十分从容地完成了所有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科学基础是这个科目的基石。你需对运筹学、决策理论、系统分析等有深入的理解。尤其是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优化模型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理解和掌握各类模型的构建及求解方法,这不仅能帮助你应对选题和计算题,也能在解答论述题时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金融信息工程的核心。你需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编程语言(如Python或R)、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技术。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能力。凭参与实际项目或者做一些小实验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了解并掌握最新的IT趋势,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会在答题中增添亮点。
再者,金融市场的理解不能忽视。你需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有全面的认知。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投资组合理论等内容,经常会在案例分析部分出现。阅读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财经新闻,增强市场感知力。
对综合科目的复习,我认为整合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尝试将管理科学的理论与信息技术、金融市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你思考如何运用运筹学解决金融问题,或者如何凭编程实现金融数据分析。
在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定期自我测试,找出薄弱点及时补足。好的心态也是关键,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考研并非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