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涉足政治复习相对较晚,大约在九月中旬才全面展开。主要参考了一本非常热门的教材,作者姓杨,书中的内容精炼且知识点清晰。我通读并尝试背诵了一遍,但记忆效果不佳,因此又反复研读了几遍,尽管如此,仍然推荐大家尝试背诵。对于真题,我个人没有使用,所以不便评论。我选择了肖秀荣的1000题,并完成了两轮,这是必须要做的部分。此外,我还做了一遍1600题,感觉作用不大,主要是用来提升手感。到了冲刺阶段,我使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至于时政,我采用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以及辅导机构提供的各种时政材料。到了考研后期,这类资料会大量涌现,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启动了英语复习计划,跟随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每学完一单元的词汇就紧接着完成相应的单词练习,并且同时研习何凯文的长难句教程。我通常会在清晨用大约一个小时来记忆单词,之后便投身于阅读理解的训练。我发现有些同学倾向于先做模拟题,打算将真题保留到最后,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佳策略。模拟题的命题风格与真题相去甚远,甚至一些模拟题包含了超出大纲的词汇。实际上,真题在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应始终占有核心位置。到了五月,我开始接触真题,大概做了三次,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真题资料。初期,我专注于《考研真相》的阅读理解部分,每日攻克一篇,从1997年至2005年的题目依次进行,首先限时答题,然后亲手翻译全文。如果时间充足,手动翻译是个极佳的学习手段。翻译结束后,我会仔细核对答案,逐句比对。每一个选择项我都深入剖析,辨识错误选项的设计规律,并做好总结工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和反应性等基本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抽象但核心,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量子化学部分,如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虽然难度较大,但却是物理化学的灵魂,需花大量时间去消化。对动力学部分,掌握反应速率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关键。统计热力学和相平衡的内容,虽然计算量大,但公式背后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场景要牢记。
无机化学则更侧重于元素周期律、晶体结构、配合物化学等内容。元素周期律帮助预测元素的性质,晶体结构则是理解材料性质的基础,配合物化学则揭示了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复习无机化学时,我会凭绘制元素周期表来帮助记忆元素性质,并凭实际案例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性的决定因素。理解和掌握各种配位场理论,如Crystal Field Theory和 Ligand Field Theory,也是无机化学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以教材为基础,辅以高质量的参考书和讲义。对难懂的概念,多看几遍,甚至尝试自己解释一遍。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但切记不能只追求数量,每做一道题都要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解题思路。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帮助你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