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商务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九月中旬后才启动政治复习的,身为理科生,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根基薄弱。我耗费不少时间逐字逐句研读了肖秀荣的详细解释,但仍感到困惑不解,就像许多前辈的经验所述,我不建议提早开始政治复习。与英语不同,政治初期并不需要大量机械记忆,大致了解主要脉络即可,不过最迟九月份必须开始。接着,我投身于刷题的过程中,通过解答题目来熟记知识点,这已经相当充足。然而,我要提醒你们,老旧的题库价值有限,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我完成了肖1000题、风中劲草以及大纲选择题(总计约6000题),并且将错误的题目再做了一遍。此外,我还做了肖4、肖8、任汝芬、阮晔等后期预测卷,但在实际考试中,总会发现有些遗漏。总的来说,选择一两本基础教材就足够了,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消耗过多时间。关键是跟上当年的政治报告!这一点强调三次!对于大题部分,以背诵为主,掌握答题技巧为辅。让我按板块具体说明:对于马哲,理解是关键,概念最为重要,我报名参加了课程,有老师指导。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至于大题,我的建议是尽可能背下所有要点,数量不多,大多是套话,每年都会重复考,而且这是得分的关键部分,尽量不要失分。许多人会在最后一个月疯狂背诵各种预测卷来准备大题,但这可能会让你压力山大,因为内容太多且时间紧迫,所以我建议提前完成哲学部分的背诵,会让你轻松不少。答题时,应先写出原理,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大部分题目遵循这样的写作模式。另一个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原理,怎么解决呢?多做题绝对有帮助,寻找关键词,识别出题者的暗示和题目的重点。此外,重新审视原理的概念,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原理在此不合适。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依靠《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一书作为备考资料,将书中的历年试题重复练习了两次。首次练习时,我会在完成一年的题目后,挑选出不熟悉的词汇和短语,集中精力去记忆。接着,我会对比参考译文来校正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同时学习和归纳翻译过程中的拆分与组合策略。真正掌握这些技巧是关键所在。第二次练习时,在熟悉词汇和短语、理解各类句型的拆分与组合技巧后,我的目标是能流畅地翻译整句话,并注重语言的得体性,尽量做到“雅致”,且符合中文表达的习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类综合能力,这是一个涵盖经济学基础知识、数学和逻辑推理的综合科目。经济学部分,你需牢固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等。数学部分,主要考察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要熟悉矩阵运算、多元函数求导和统计假设检验等。逻辑推理则需大量的练习,提高逻辑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我建议使用官方指南和历年真题进行系统训练,辅以一些逻辑思维书籍提升理解力。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这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等内容。国际贸易理论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各种贸易模式,如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国际金融则需掌握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跨国公司管理和国际市场营销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全球化战略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对这个科目,除了教材,我还推荐阅读最新的商务期刊和研究报告,了解行业动态和案例研究,这样深化理论理解并拓宽视野。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三步走”:首先是深度阅读,理解并知识点;其次是做题实践,凭大量习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是反思总结,定期回顾,整理思维导图,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改进。我也很注重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分享思考,这既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也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