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过早准备,因为你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曲线。我是在快十月份开始准备的。我做选择题,刷蒋的《800题》和肖秀容的《1000题》。我喜欢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11月份之前主攻选择题就行,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搞懂。选择题我刷了基本两遍。就是要多看书!把错了的题彻底理解清楚!把错题的解析都写在原题旁边。其实历年真题只是让你了解出题人思路,但绝对不会重复出现,所以做一遍就好。大概11月份后开始看大题,看真题中出现的大题,尤其要看答案解析,仔细研究如何答到点上,如何得高分。然后开始做蒋、肖的练习题,《肖四》、《肖八》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结合时事背会大题。今年政治大题肖押中的还是蛮多的。大题不要太担心,剩下最后一个月背就足够。(我当时由于时间紧,剩十几天背的)政治的重头戏还是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的对错会跟别人拉开很大差距,一定要重视!!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再者,北京地区公共课压分严重,政治决定你是否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忽视政治的复习。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准备地并不充分,心里并没有底,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不能忽视的是基础公共科目——政治。复习政治时,我主要依靠大纲解析和历年真题。大纲解析详细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考点,真题则是检验理解程度的最佳工具。我建议每天定时阅读新闻,关注时事,这不仅能提升分析能力,也能在主观题中提供鲜活的例子。
接下来是英语,这是考研中的另一大难关。我坚持每天都背单词,使用词汇书或手机应用,不断重复记忆。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需大量的练习,凭做真题来提高语感和理解力。对写作,我建议积累一些高分模板,并定期进行模拟写作训练。
至于专业课,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内容繁多且深入。我首先通读教材,建立起整体的知识框架。我会选一些重要的著作和论文进行深度阅读,深化理解。教育学注重理论,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理论是关键。教育管理学则更偏重实践,需关注实际的教育政策和案例。我经常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还特别重视笔记整理。每次学习后,我会将新知识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这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后期复习的重要资料。我还会做一些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关系。
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真模拟,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压力和环境,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