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政治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九月下旬拿到资料后,我计划从马原部分入手,但很快发现自己难以投入,也无法辨别关键内容。因此,我转向寻找辅导帮助,舍弃了大纲,转而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对应章节。在大纲解析上,我只是在后期大致浏览了一遍。毛中特的学习初期,我非常享受听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我看大纲并配合做1000题,做题时使用铅笔以便检查错误后能重复练习,这构成了我第一次全面复习的过程。
进入第二轮复习,由于自我感觉马原掌握得尚可,我决定直接跳过,集中精力于毛中特和近代史,每天各研读1-2章,并重温1000题中的错题。这一阶段持续到十二月左右。接下来的冲刺阶段,我侧重于阅读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分析历年真题,以及背诵预测卷。我做了市面上流行的预测卷的选择题,尽管它们与真题风格不同,但我视其为巩固知识点的机会。我还按照主题完成了过去十年真题的选择题,并依据大纲检查了自己的学习盲点,再次熟悉了大纲内容。考前查看真题中的大题解析也很重要,有助于了解答题策略。由于时间紧张,我仅背诵了肖四的一套题目,但考试时我发现肖四的答案几乎涵盖了所有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分享一下我在英语学习中的失误,特别是在这次的图画作文上栽了个跟头。这主要归咎于我对这类题型的练习不足,通常只是依赖背诵范文,缺乏训练去从图像中提炼最佳的主题思想,因此我认为自己的作文主题可能不够出色。关于英语答题策略,相信大家都清楚,完形填空通常是留到最后处理的,因为它分数相对较低。我在考试时确实仅用最后三分钟完成了它,幸运的是,题目难度不高,估计正确率约有80%,所以即使时间紧迫,也别轻易放弃完形填空,尽量多做一些。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个人习惯先浏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效率更高。同时,积累词汇是基础工作,如果允许,可以通过回顾历年的真题来提升语感,并分析句子结构。写作方面,不妨尝试模仿这些真题中的地道表达,在日常中多积累各种句子、词汇和常考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A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传质三大模块。流体力学部分,需深入理解流体静止与流动状态,如压力、速度、密度等基本概念,以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曲线也是重要考点。对传热部分,要掌握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以及稳态与非稳态传热的分析方法,傅里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是基础。传质部分则涉及扩散理论、膜分离、相平衡等,尤其要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在气液相平衡中的应用。
学习化工原理A,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理论方面,除了课本,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材和教程,如《化工原理》(姚玉英)和《化工原理实验》等,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解析。多做习题,理解和运用公式是提高理解力的关键。实践方面,尽可能参加实验室工作或仿真模拟,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例如,凭设计和运行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 Plus,能直观地看到各种参数的变化,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团队讨论和案例分析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一起探讨复杂问题,比如如何优化一个特定的化工过程,或者解决某个实际工程问题。这样的互动不仅能锻炼思维能力,也能提升团队协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