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的时候跟着班上一边课,最好跟着刷1000题,我刷题晚到11月才刷完当时还赶上论文开题乱七八糟的事挺着急的,不过一定稳住心态,告诉自己认真刷一遍和快速刷2到3遍其实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大题什么时候背,我能说我在还剩10天的时候才开始背吗,当时也很着急,但每天狂背最后也背过了,不但把徐涛小黄书上的重点内容背诵完,还把肖四的大题关键点背了两遍。当然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进入12月再背大题其实不晚,除非你背的太慢,前期关注的一定是选择题,一定一定做好选择题,今年单选题很基础,但多选题简直就是坑啊,所以说政治这东西,一定要给足够的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暑假期间留校复习,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单词在手机APP上过了大概2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因为那样对于词汇的语境理解更有帮助,印象也会更为深刻。初期阅读我有尝试做过张剑的150篇,但是由于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无法说服我,所以我做了几篇之后就放弃了那本书…到了9月最终选定专业后,我就一直是围绕真题复习了,从05-15的真题系统地做过2遍,也对每一篇阅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我看来,毕竟真题是最接近最终考题的题目,因此做多少遍看多少遍都是不嫌多的,那才是到时候真正考试时的风格呀~形成一种对于真题风格的独到见解对于做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在12月的时候,我买了本小黄书看了看,就基本是作文的准备全过程了。考研英语应该最惨痛的教训也就在这了…最后我的作文可以说是写得超烂…啃真题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练习作文~~不要和我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一”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科目,它主要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三个部分。在静力学中,掌握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是关键,特别是力矩、力偶的概念和计算,以及平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动力学部分,理解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定律,如牛顿三定律、达朗贝尔原理等,这些都是解题的基础。材料力学则更偏重于对杆件变形的理解,包括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等基本受力形式,以及应变、应力、强度和刚度等问题。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的内容都应该有自有的思维导图,这样帮助快速回忆起知识点。多做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它们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在解题时,不仅要追求答案的正确性,更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合理性,理解和运用力学原理。
再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很重要的。尝试将学到的力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桥梁、塔架等结构的稳定性,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兴趣。参与讨论或者找个学习小组,凭讨论和争论,往往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理解。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并对自有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并及时弥补,这样避免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和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