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八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完全来得及,九月初或八月底会发布考研政治的大纲,购买一份是必要的。因为出题者主要依据的就是这本考研大纲解析,许多选择题的原文或考点都直接源于此,所以我强烈建议入手一本。考研政治覆盖了几本教材,课本可视情况选择阅读或直接跳过,初期你可以使用大纲解析或是任、肖等人的辅导资料进行学习。到了中期,风中劲草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期的重点则是时政和形势政策的复习。对于政治,不提倡大量刷题,如果想要练习,适量做些历年真题即可。冲刺阶段,可以关注一下肖四、任四中的重点分析题部分,毕竟押题就像赌博,不宜过度依赖预测题。每年的政治选择题并不会直白地问你“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是会结合具体情境来考察,所以解题关键是理解题目背景并从中提取知识点。对于材料分析题,首先要明确涉及的知识点(即论点),再结合材料对论点进行阐述。最后,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是绝佳的押题工具,他的名气被誉为“泄题大王”,所以政治备考绝对不能忽视他的卷子,务必熟记于心。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阅整本书时,可能会感到挑战重重,遇到许多不懂的题目,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保持冷静,耐心地逐步推进。等到你第二次阅读时,你会发现大多数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如果可能,利用暑假期间力争完成《复习全书》的两轮阅读,即使时间紧张,至少也要确保完成高等数学部分的两次复习。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天安排一套张宇的历年真题,02年以前的试题较为简单,你可以选择一天做两年的量;而对于02年及以后的,保持每天一套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务必确保每天早上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练习。提前网购一些空白纸张,在纸上列出解题步骤,养成整洁打草稿的习惯,这对考试现场大有裨益。同时,每天都坚持温习你的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在于,要有意识地挑选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英文文章来阅读,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不仅仅限于备考时。当你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一篇文章,哪怕只是大致领会意思,这比生搬硬套的方法要高效得多。进入12月,留给我做的真题只剩下最近两年的,我打算把这些保留到最后用来模拟考试,因此一直没有动它们。于是购买了张剑的最后五套试题集。这套试卷可让我吃尽苦头,有一次阅读部分竟然只答对了5或6题,照此下去,得分可能连40分都达不到,当时我失落了很久。但看到论坛上其他人的情况也类似,我就释怀了。在最后两周,我完成了最近两年的试卷,平均错误大约3题,带着期望达到60分以上的心态,我步入了考场。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会深入探讨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以及市场如何分配资源。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的基础。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等内容是重点。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成本-收益分析、帕累托最优等概念至关重要。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考试的热点。
对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货币银行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都是需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尤其要理解GDP的计算方式,熟悉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并能结合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分析。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先通读教材,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和巩固理解。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凭查阅相关文献或者观看教授讲解的视频来加深理解。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因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只有不断重复真正内化。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关注时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记忆。例如,你尝试分析新闻中的经济政策或市场现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反映或违背经济理论的。
不要忽视课程论文的写作训练。这不仅能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还能帮助你深入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