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至十月,我专注于研读政治红宝书,力求理解和记忆,虽然不必强行背诵,但应掌握整体框架。对于重要部分,我会反复查阅并背诵。此时市面上已出现各类模拟试卷,我购买了《肖八》来做选择题练习,大题则较少涉及。我发现辅导班预测的大题和肖秀荣的相似。我大约背诵了四遍押题资料,觉得它们比教科书更易记,对于需要加强的部分,我会回书中查阅。这段时间,我的选择题通常会错14或15分,有时运气好可能只错8分。我会确保理解每道选择题每个选项被选或未选的理由,将模糊的知识点逐条记录在笔记本上,并经常查阅原文。进入十二月,各出版社的最后冲刺卷纷纷问世,我在熟记了终极押题后,才开始做卢欣的五套卷以及肖秀荣的四套卷的选择题,大题仅梳理了一下思路,没有详细作答。实际上,我完整地完成了两套题目左右。
考研数学方面:
由吴赣昌主编的数学教科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均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籍的主要功能是奠定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要点,理解和运用各种定理及公式。亲自动手完成课后练习至关重要。至于复习和备考,可参考《数学核心笔记》来确定范围。建立一个错题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整理笔记也极为关键。我个人偏好使用A4活页纸,便于整理,最终消耗了一整包,足足500张(这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起,我开始了英语单词的学习,那是我决定考研后,购买了一本《红宝书》作为词汇教材。尽管当时课程还未结束,我便尝试在上课的同时研读单词。初次翻阅,确实备受煎熬,大多数词汇陌生且难以记忆,但我仍然坚持完成了第一轮学习。第一遍几乎毫无成效,我认为反复接触单词至关重要,大约需要至少看十遍。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每当感到疲惫,我就通过复习单词来稍作休息。随着时间推移,我的速度逐渐加快,到最后阶段,我能在五天内浏览完整本书。
我发现有些人习惯于抄写单词的中文释义,但我不认为这是必需的。这样做可能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尽管理解翻译是必要的,但主要目标是阅读理解,大致理解含义即可,有些单词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
在阅读方面,我选择了星火的《阅读理解100篇》,起初每天完成一两篇。然而,随着复习深入,我发现这些练习与真实考试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倾向于将重心放在真题上。那些所谓的“100篇”或“200篇”,只需浏览了解文章结构,不必过于关注对错。
毫无疑问,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核心材料。我选用的是张剑编著的世纪高教社黄皮书,重复练习了三次。对于写作,我采用了王江涛的《高分作文30篇》。作文的重点在于架构和句子表达。我背诵了书中的所有30篇范文,并亲自撰写了几篇文章,归纳出一个通用的框架,再请人修改润色,以便在考场直接应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复习初期,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如运动副、自由度、机构的组成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接下来,我会重点讲解一下动力学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包括速度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等,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我推荐大家多做图解,将抽象的数学表达转化为直观的图形,这会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大量的习题训练,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机械设计部分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这里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的问题,如齿轮、连杆机构的设计等。对这类问题,除了理解设计原则外,还需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能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我通常会在理解理论后,找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提升实战能力。
别忘了关注一些前沿的科研动态,虽然考试可能不会直接考到,但是它们帮助你拓宽视野,理解机械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这对答题时的创新思考是有益的。
我要强调的是,学习“机械原理”不能死记硬背,要注重理解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找出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我也鼓励大家多与同学讨论,不同的思路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