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自从拿到大纲解析后,我就着手准备,一共研读了四次。首次阅读时,我对照前一年风中劲草的重点标记(用红色和黑色笔),第二次则与历年真题对比标注(用绿色笔)。这时书籍的重点已十分突出,并且我配以做题,《1000题》完成了第一轮。接着进入第三次阅读,同时做《1000题》的第二轮,将重复错误的题目在大纲解析中标注(用黄色笔)。最后,在考试前几天,我进行了最后一次快速复习。
我一直是对肖爷爷充满敬仰的学习者,除精讲精练外,他的其它系列书籍我都购买了。浏览了一两遍肖爷爷的《知识点提要》,我发现其中的图表相当有用,对于后期复习既省力又高效。我还特别钟爱《考点预测》,在十一月中旬入手后,我背诵了两遍。对于真题和时政,我同样选择了肖爷爷的教材来学习。尽管《8套卷》和《4套卷》可能不及真题难度,但它们的质量在同类资料中无疑是顶尖的,这是公认的。
十二月来临,压力倍增,我在政治上的投入也随之增加。除了完成所有能找到的模拟试题,还有一些便于记忆的书籍出版。《20天20题》颇受欢迎,我也不例外地购买了,每晚睡前回顾一些,用餐时间也会浏览,大致背诵了两遍。到了十二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面世,我认为它是真正的考前必备工具,我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了两遍,涵盖了关键知识点和时政内容,补充了许多之前忽视的信息,几乎在考前两天全心投入到这本书的复习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前期除过每天记单词外,我最早还买了05年以前的真题集研究,真题中的生单词都不要放过,很多都是重复出现,打好基础功,后期英语就可以相对轻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专业课。05年改革后的真题每一套都是宝贝,千万不要看得太早或者看得太迟,个人推荐三遍以上吧,大概六七月份开始就可以,一天一篇,可以不在卷子上做,写到一个固定的本上方便一遍一遍的做。不要担忧会记住答案,关键是要把错误或正确的原因找准,答案都是有套路可循,做多了自然就能体悟。刚开始我也是每篇有时错两三个,慢慢坚持就会有效果。作文和长难句可以一块准备,不要等到考前一个月才开始作文,会很没有底。暑假后背完单词时可以背背长难句,给作文加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考古学通论涵盖了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全球各地的重要考古发现。理论部分包括考古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对象和任务、考古调查与发掘的原则等。这部分需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不仅仅是记忆。例如,理解文化层概念并能在实例中分析其形成过程,或掌握田野考古的工作流程。
掌握各种考古技术和分析手段也至关重要。比如地层学、类型学、年代测定技术(如放射性碳测年)等,这些都是解构古代遗址和遗物的关键工具。了解最新的科技考古进展,如DNA考古、遥感考古等,会答题更具深度和广度。
再者,对世界各大地区的考古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中东的农业革命到中国的青铜文明,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理解和比较这些文化模式,有助于构建全局视角。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实践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多读原著,尤其是经典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深化理解。积极参与模拟发掘或者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这是非常有益的。定期进行复习和自我测试,如制作思维导图,做历年真题,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
切勿忽视对中国本土考古的深入学习。中央民族大学的考古学研究尤其注重中国多元文化的交汇和互动,对中国的古代文明、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有深入理解,对在考试中脱颖出尤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