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会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十月期间,我每日投入一小时来解决1000题中第二次错误的部分,并购入了依据最新大纲编写的《风中劲草》复习资料,尽管它的部分内容可能与大纲存在差异,因为它较早完成精讲精炼。进入十一月,我开始第三次通读教材,或者选择阅读肖老师的精华版教材。此刻,只需关注重点内容。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全面解答,以确保上次做对的题目并非偶然猜对。这时,时政资料已逐渐发布,我每天都匀出时间来学习。十二月,我用半个多月的时间重温1000题中的错题,并重新研读教材。每天坚持做一套八套题,力求彻底理解,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都至关重要。八套题的大题部分可略过。这时,各种辅导机构会推出时政相关习题集,建议多做一些。真题中,除最后几道选择题完全考察时政外,其余题目也多多少少会有涉及。下半月,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相继问世,无论是大题还是选择题,我都全力以赴地背诵,越熟练越好。确实,这个阶段是唯一需要大量背诵的时候,因此要持续不断直到考试前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并不擅长或热衷,我认为它无法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努力来磨练。如果你认为花费大量时间只为微小的进步不划算,那么在考试前专注于写作和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就采取过这种方法。避免因为英语成绩而拖累了整体分数,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不少例子,实在令人遗憾。英语的进步完全是积累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去应对考研阅读会非常困难。关于真题资料,任何一本都可以,只要你能理解文章内容,那些冗长的解析其实并非必需(个人观点,敬请轻拍)。真正掌握真题,考研英语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友情提醒:有些题目可能并无固定规律!今年我做阅读时就发现选项与规律不符,结果将三个正确的答案都改错了,希望大家对此引起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基础。需求、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以及价格如何作为资源配置的信号,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厂商理论,包括成本、利润最大化等问题,也是备考的重点。我建议凭做大量的练习题来熟悉这些概念,并尝试用实际案例去解释这些理论。
宏观经济学则更注重对整体经济环境的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都是关键知识点。尤其要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影响GDP、就业和物价水平。这部分需阅读和理解大量经济数据,培养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先从教科书入手,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再辅以参考书籍和论文深化理解。定期做题,检验和巩固所学。我还发现,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探讨问题,既能提高效率,也能激发思考。
经济学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关注时事,尤其是财经新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凭分析国家的经济政策,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