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在六月初就买了肖秀荣三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上下),学习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我认为政治暑假开始并不会太早,因为基本上暑假是刚开始认真备考阶段,心也没有很急。到9月整个人已经开始浮躁,对于政治的包容心就更小了。像我最一开始说的,一旦松懈很容易垮掉。七月份你觉得九月份开始就够了,九月份看着那么多要背的和那么多要做的阅读就想着等肖四肖八蒋五就好,哪有真的能够完全押中题的说法,如果能够提前做更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要让自己变得手足无措。老师的全程班是分几个阶段不停地削减内容,但这几个阶段也会重复地让你去背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才是硬道理。政治还是跟着老师比较好,书是没有逻辑的,但是老师可以给你找出容易记住的逻辑或方法。到后期冲刺的时候我把市面上的一些冲刺押题卷都做了,没有五十套也有三十套吧。
考研英语方面:
使用的资源包括:①词汇书籍——《红宝书》与《恋恋有词》;②真实试题集——《黄皮书》与《考研真相》;③模拟试题——张剑的150题,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④作文教材——王江涛的著作、朱伟的讲义和朱伟的小黄书。对于时间管理,我认为应依据个人的基础和规划来定制合适的方法,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关键在于维持良好的英语语感,避免学习进度忽快忽慢,要做到张弛有度,确保在考试时能处于最佳状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学基础综合”,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等多个部分。复习时,我将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思想背景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例如,古代文学我会深入理解诗词的韵律结构,现代文学则关注其社会历史背景,外国文学则重在对比不同文化下的文学特色。文学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概念上,要尝试去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分析具体的作品,这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论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体现。我建议每天都要阅读一篇以上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下自有的读后感或者评论。初期从模仿开始,逐渐发展出个人的评论风格。要注意的是,评论并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赞美或批评,是要能深入解读文本,找出作者的意图,分析人物性格,解析主题意义等。锻炼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每一句话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每一段都应该有清晰的论述脉络。
我还坚持参加了一些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我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法。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也是我学习的重要方式,他们的观点往往能激发我对某一问题的新思考。
我想强调的是,考研并非一场速成战,是需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保持身心健康,在漫长的备考路上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