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这门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至少有方向。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有没基础,一定要有个正确的态度,这是考试,并非你我的好恶可以决定的。有时,你投入了之后,其实,也是很好玩的。譬如,哲学,都是讲这个世界最根本的一些东西,这绝不是你背诵下来就能考高分的,自己多想想,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肖秀荣1000题(做3遍)3肖秀荣的八套卷4肖秀荣的四套卷(每年12月份才能在淘宝上买的到)5蒋中挺最后五套卷6历年真题7米鹏六套卷+三套卷先看精讲精练对应做1000题,一定要做3遍以上,错题看5遍才可以;之后做历年真题;之后做肖秀荣八套卷;之后做米鹏和蒋中挺的卷子;最后12月份买上肖秀荣四套卷以上说的都是选择题,只需要做选择题接下来说大题,把肖秀荣17年出的八套卷和四套卷的大题都背下来,每套5个大题,一共60道 大题就没问题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不要忽略其中任何一科,线代和概率这两年越来越重要,不好好学不见得都能拿分。我想说,基础一般的最好早点报班,最好是报一对一授课,不用看什么视频课,真的没有太大用还耽误时间。第二,一定的题量是必要的,但做题不在多在精,因为题是做不完的,做过的题,效果不好可以反复做,要搞懂。第三,真题真的要早点做,不要管别人,十月中旬差不多就开始做吧,至少两遍,晚了后期会很匆忙。真题一般比较简单,不用留几套模拟,全做完得了,越近的真题越要好好总结。第四,数学题感太重要了,一直到考研的前一天都要做题,练手感。后期要做的就是练题感,保持题感。张宇出了四套卷八套卷就做,李永乐6+2也做,可以多见见题型,模拟题比较难,也能练练心态。十二月,看基础笔记,背公式,做模拟题保持手感。第五,考场心态真的肥肠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专注于英语词汇的记忆,不必急着去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因为效果可能并不明显。词汇量积累够了,理解阅读自然就会流畅。任何解题策略都建立在扎实的词汇基础上。我个人使用知米背单词,每天设定学习80个新词,花费约20至40分钟。虽然直到考试前一天,我都未能完整复习一轮,但与之前相比,我的词汇量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长。尽管许多人推荐扇贝单词,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知米,因为它对汉语常用的英文表达特别重视,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偏僻的名词,即使不熟悉也不会影响大局。备考期间我没有做英语题目,也没有练写作,仅凭记忆中的单词大概模样应对。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经历,看到单词就能迅速理解含义,但反过来说中文意思却难以立刻想起对应的英文。因此,背单词时无需过于纠结拼写,记住它的大致轮廓,见到能认出即可。写作所需的词汇量其实有限,如果拼写困难,可以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替代,但切勿胡乱填写。我的这个方法可能会让作文分数偏低,但在其他部分答题会相对轻松。总的来说,想要写出优美的英语作文,深厚的词汇功底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原理。这门学科理论性强,概念繁多,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律等,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对每一个定理或定律,不仅要它的表达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不仅要知道公式,还要理解它为何意味着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题技巧和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遇到难题时,不妨尝试从基础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这不仅能帮助你找到解题路径,也能巩固基础知识。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节奏,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再者,实验和实例的理解有助于深化理论知识。虽然考研可能不直接考实验,但凭实际案例去理解物理化学的原理,能记忆更深刻。比如,凭分析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化学动力学的速率方程,或者凭研究物质的状态变化,理解相变的热力学性质。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和条理性。物理化学的知识体系庞大,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很有必要。按照章节划分,列出主要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学习。做好笔记,将复杂的公式和概念简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对后期的复习非常有帮助。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既能互相激发思考,也能凭他人的理解角度弥补自身的盲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