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这是最不用担心的一门。考研大纲出的比较晚,大概是10月下旬吧,所以不用太着急。去年大纲出的第一时间我买了一本大纲解析,一本风中劲草知识点总结,结果买了直接压箱底了。直到十一月份出了肖秀荣八套才算真正开始政治复习,我把八套题的选择题做了一遍,背了N遍,大题念了N遍(也没记住多少),十二月买了肖秀荣四套,任汝芬四套,20天20题,最后也只是做了肖四并重点背诵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的复习资料是《高分指南》,这本书我至少研读了三次。也有人推荐老吕的600题,但由于备考时间紧迫,我仅专注于《高分指南》和一些专家解析。这本指南非常奇妙,它详尽地归纳了知识点,并且每个例题都极具代表性。对于数学复习,理想的顺序应先是高等数学,然后是线性代数,最终是概率论。这是因为高等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是后续学习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关键。例如,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需要用到积分,同样的,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积分知识。此外,线性代数中的概念、定理和推理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尽早开始复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可见。每年都有考生试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临时抱佛脚复习概率,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到了最后一个月,你需要同时兼顾政治的记忆、专业课的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复习一门新课程。所以,概率论在初期就应该列入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复习初期,除了每日积累词汇,我还购买了2005年之前的历年真题集进行深入钻研。对于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词汇,我都一一攻克,因为它们往往会在不同题目中反复出现,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这样一来,到了复习后期,我对英语的压力就会减轻,能将更多时间用于专攻专业课程。2005年后推出的真题尤其珍贵,不宜过早或过晚接触,我个人建议至少做三遍,从6、7月开始,每天一篇为宜。不用非得在试卷上做,可以选择抄写在一个固定笔记本上,便于反复练习。不必担心记住答案的问题,重要的是理解并找出错误或正确的根源,随着练习的增加,解题策略会逐渐明朗。起初,我也会有每篇错两三个的情况,但持之以恒就看到了进步。作文和复杂长句可以同步准备,别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着手作文,那样会让人心里没底。暑假期间,在完成单词记忆后,可以开始学习长难句,这对提升作文质量大有裨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公司金融、投资理论等部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到答题质量和分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你需理解它们的功能、运作机制以及政策影响;公司金融则要掌握资本结构、财务决策等内容;投资理论则涉及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有效市场假说等核心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使用经典的教科书,如罗斯的《公司理财》、博迪的《投资学》,这些都是金融学科的经典教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各个主题。复旦的真题也非常重要,凭历年试题你了解出题风格和重点,模拟实战环境。
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态,阅读财经新闻,理解和分析实际案例,能帮助你将理论与现实结合,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尝试用金融术语和模型去解释生活中的金融现象,也是提高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
再者,定量分析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微积分、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是必不可少的。在复习中,我会定期做相关的数学题目来保持手感,并确保自己能在考试中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部分。
我认为,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保持身心健康,适时放松,保证高效持久的学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