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可以通过访问学校的官方网站,在“师资力量”栏目中获取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2. 此外,也可以向正在就读的目标院校的学长或学姐咨询有关导师的情况,并请他们推荐一些符合你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导师,有时还能获得导师的联系电话。
3. 在与导师进行电话沟通时,应保持礼貌,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来电目的,表达希望在其指导下攻读研究生的愿望,并清楚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及所在学校的信息。其余细节则可以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再提供。
4.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导师时,应注意使用正式的书信格式,开头要有适当的尊称,结尾处要签名。
导师可分为以下几类:
完美型、学术型A、学术型B、事务型A、事务型B、事务型C、隐士型A、隐士型B。
学术型A:他们是学术界的佼佼者,有着某考研品牌的成绩和较高的学术声望,甚至可以说是学术明星,适合那些立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关注。
学术型B:虽然其学术态度丝毫不逊色于学术型A,但因各种原因如性格等因素,在世俗评价层面不如学术型A那么显眼。然而,这些导师通常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这将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好处。
事务型A:通常出现在理工科领域,手中掌握着重要的科研项目和充足的经费,生活十分忙碌。选择这样的导师往往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确保一定的经济支持。
事务型B:相较于事务型A,他们在能力和资源上有一定差距,因此常常需要自己争取项目,被戏称为“老板”。跟随这样的导师,无疑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至于额外的报酬,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事务型C:这类导师的主要职责集中在行政管理方面,例如担任副院长或系主任等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学会主动沟通,否则很难有较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并交流,但这并不是因为导师不愿交流,而是因为他们的确非常繁忙。
隐士型A:这类导师通常接近退休年龄,并非顶级的学术权威,有的甚至连研究生课程也不再教授,平常很少出现在校园里,所以你需要更加主动与其联系。
隐士型B:他们虽不同于隐士型A,但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鲜少现身于学校。有些导师可能只是名义上隶属于某个学校,实际上却长期驻扎在他校,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也存在。不过无论是否为名誉导师及其所在地点,都不会影响一个人的本质。
一般来说,确定了研究生导师后,可以直接给导师发送邮件至其电子邮箱进行自我介绍,并确认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