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专业的学生,我对政治的学习起初感到相当棘手,决定从8月底开始系统复习。初期,我使用《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每读完一章便配合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并将答案标注在书中作为重点提示,以便后续查阅。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9月底,我在初读时侧重于理解和把握整体结构。
接下来,我采用了一种特定的答题策略:依据单元进行复习,每次阅读后立即做1000题。遵循做两遍的原则,我没有直接在书上写下所有答案,而是在白纸上记录,通过两轮练习,我基本掌握了全部知识点。随后,时事政治成为关注点,同时我也开始刷题。接着,我依次完成了八套题,尤其注重选择题部分,大题则着重理解解题思路。对于肖四,我会首先自我测试,然后全文背诵。
尽管近年来考研的趋势倾向于避免预测题目,但我还是要衷心感谢老师的系列教材,它们让我在考场面对试题时能保持镇定自若。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主要看的复习全书,可以前期打基础用的,也可以后期巩固的,后期主要用《660题》,是对各个题型的归类总结,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但正是因为是分类整理的,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知道了是哪类题型,所以会觉得这本书很简单,但是打乱了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本书值得刷多遍。当然里边有很多超出考试范围之内的题目,但是好处在于里边的很多难题可以发散你的数学思维,上考场之前可能会更有底气。基础不好的同学不要盲目做难题、做很多题,做五本不同的书不如一本书看五遍。暑假进入强化阶段过第二遍全书,并做分阶习题和大量的题目(可用660或1000题)(两本习题难度都不小,做好被虐的准备吧,不过如果真能吃透这本习题集,你将所向披靡..)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本科英语水平勉强达到六级。实际上,个人认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考试关联性不太大。初期阶段,我主要专注于词汇学习,一坐在自习室就开始看单词,从五月前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查阅,尽管记忆力有限。然后,我习惯在下午先做阅读理解,接着练习一两篇翻译,有一次甚至一口气翻译了三篇,虽然当时感到有些吃力,但确实对提升有所帮助。大约九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历年真题的练习,并购买了一本无解析版本的书来进行第二轮复习。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期间,我还尝试了几套市场上的模拟试题。此外,我建议多研读真题中的阅读部分。十一月后,我购买了一本包含历年真题作文的大作文书,里面还有各种类型的作文模板。我熟记了十篇必背的小作文和十篇必背的大作文,每一篇都背诵并默写,这些文章我持续背到十二月,没有特别去押题。最后,我自己整理了一份模板,希望在写作时能激发无穷的灵感。祝愿大家在写作时都能文思泉涌,无法阻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专业术语,如BOD、COD、TOC等,这些都需有清晰的理解。要熟悉各种污染物的性质,了解它们如何影响水质以及可能的处理方式。理论知识的扎实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工艺流程图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需熟练掌握废水处理的各种过程,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并能按不同的水质情况设计合适的处理流程。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是关键。凭实验室操作,直观地看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沉淀、混凝、吸附、反渗透等。实验不仅增强动手能力,更能帮助理解理论背后的原理。
计算和模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运用动力学模型预测处理效率,使用经济评估方法衡量其成本效益。这些都需数学和编程基础,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对学好这门课很有帮助。
我强烈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这不仅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能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定期复习,整理笔记,制作思维导图,以此巩固知识结构。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凭讨论和解答,深化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