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一)做题政治从9月份开始,用两个月的时间把《肖秀荣1000题》认真做了一遍,对大纲会有一个基本把握。1000题我总共做了3遍,第二遍并不是像第一遍一样把所有的题目又重新做一遍,而是做第一遍的时候,用红笔标记没把握的和做错了的题目,第二遍的时候,遮住答案,把红笔标注的题目重做一遍。第三遍把第二遍仍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当然不是背答案,一定要真正弄懂。(二)11月底的时候开始背风中劲草,我背得比较晚,不少人可能那时都背了几遍了。但个人并不认为政治就是死背,很多选择题其实很灵活,需要分析,背了N遍,不理解,同样做不对。政治的背,不能过分死记,一些问题,知道要点即可,主要可用于做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选择的是李正元的高数复习全书(那本粉红色的),这本书内容丰富且详尽,尽管许多人倾向于李永乐的版本。在自我鞭策和提高学习纪律性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实践知识,后来发现这对解决真题极为有益。于是,我购买了李永乐的真题集及其解析,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组题目,并深入理解每一个解答。对于正在备考的同学,我的建议是首先细致阅读全书,标记不熟悉的概念和公式,然后尝试解答全书中的问题。如果遇到困难或掌握不透彻的题目,可以查看答案并做好标记,以便后续复习时重点回顾。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构成了英语的基础,就像汉字之于汉语不可或缺。不认识单词,理解文章就成了空谈。然而,我也并不认为考研英语仅仅是考察词汇量,有时即便每个词都认识,仍然可能无法领会其意。不过,词汇的确是根基所在。如果你并非雅思或托福的大神,那么扎实地掌握单词至关重要。我选择了红宝书,但其实选哪本都行,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投入去记忆。与其费心挑选书籍,不如专心致志地记单词。每天攻克一单元,大约70到80个新词,同时别忘了回顾之前学过的。大约一个月后,单词书过了一遍,或许感觉收效甚微,但这只是铺垫。我非常建议通过阅读来学习单词。起初,我每日完成张剑的150篇中的3至4篇,接着做翻译,标记生词,他的书后虽有词汇表,我还是习惯在阅读中用特殊颜色标注生词。因为这样做,单词在实际语境中出现,印象会更深刻。这个过程中,你会渐渐对单词产生亲近感,尤其是遇到反复出现的单词,仿佛找到了珍宝,心中暗喜。坚持这种方法,你会积累大量词汇。再次翻开红宝书时,你会发现多数单词已不再陌生。之后,我转向通过真题来背单词。方法相同,最后整理从2001年至今的阅读中所有单词,用心抄写,用心背诵,这样你就拥有了一套个人专属的词汇库。再回顾红宝书时,你会发现许多单词已经铭记于心。当然,定期更新和巩固自己的词汇库是必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无机化学部分,需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元素周期律,理解原子结构如何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氧化态、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重要考点。特别要注意的是酸碱理论,布朗斯特-洛里理论、路易斯理论和质子论的理解与应用。晶体结构、固体化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尤其是离子半径比、晶格能的计算等。
对分析化学,重点在于掌握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滴定法,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要熟练掌握滴定曲线、指示剂的选及误差分析。电化学分析,如电解、极谱法、电导率测定等,需理解其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要能够解析谱图,识别官能团。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记忆层面,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凭做实验来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点。
对复杂的公式和概念,尝试用图表或者故事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能减轻记忆负担,又能增加趣味性。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大家互相答疑解惑,共享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