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信用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我用的张宇的。我是这么用真题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觉得这方法蛮好:首先认真写完2004年以前的所有真题,写完之后对照答案。注意,我对答案只是看看结果是否一样,不会去看答案的解法,而是等第二天再把前一天的错题再写一遍。就这样一直写到2004年的,写完之后就停止写真题了,我个人觉得,分析和思考很重要!!!写完2004年的真题以后,我做个了统计,统计我错误的所有题(前提是错的题不是太多的情况下),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计算错误那只能加强运算,如果是公式记错了就翻看全书背公式。总结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哪里错的最多,这其实就是查缺补漏的过程。效果我觉得是非常的好,这样总结下来很慢,但是从2005年的真题以来,我的测试成绩基本上都是140+,另外有几年考了满分。当然改卷子的时候要对自己狠一点,我一般大题错了一个地方就全部扣分。最后再写写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上考场啦,张宇的卷子还是有点难度的,我基本在120+。
考研英语方面:
自九月份起,我便着手研习英语真题,这些题目无比珍贵。我选用的是张剑的那本黄皮书,对其编排深感满意。这套书我总共精读了三次。首次,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所有题目,书页上布满了我的标注,但它自始至终伴随我备考,每日清晨的诵读便是这本黄皮书中的词汇与真题。结合背单词和阅读,尤其在真题中记忆单词,我发现这种方式对我而言效率颇高,不过效果可能因个人差异而异。第二次,我按题型分类来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分开练习,旨在提升手感并寻找解题规律。到了第三次,我预留了三套题作为模拟测试,完成第二轮大约在十一月中旬。我开始了模拟考试,但十五年的真题做得并不理想,让我有些失落。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三轮真题训练,专注于十年到十五年的题目,只分析错误,探究出错原因,识别其中的陷阱。完成这一轮后,我尝试了十六年的真题,惊喜地发现阅读部分只错了道一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二通常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的选、企业的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对微观部分,理解并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是基础,市场失灵和政策干预这部分也需深度理解和应用。对宏观部分,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是核心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首先建立清晰的框架。经济学的知识点体系性强,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先绘制出微观和宏观的主线图,填充各个小知识点,这样既能把握整体,又能深入细节。
理论结合实际非常重要。经济学理论往往源于现实生活,将所学应用于案例分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意义。例如,你尝试用供需模型解释生活中的价格波动,或者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解读国家的经济政策。
再者,多做题、多思考。无论是课本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动手去做,做完后反思自有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对错题进行深入剖析。尽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考试中往往需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定期复习巩固是关键。经济学的知识点繁多,不常回顾容易遗忘。建议每周设定固定的复习时间,凭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