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分享一个秘密,其实,分析题并不是那么吓人,它看似威猛,实则易于应对。根据历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数据,大多数考生在分析题部分得分集中在25至35分之间,尤其是30分左右的占比很高,这意味着分析题很难成为你与其他考生拉开分数的关键点。顺便提一下,对于类似考点记忆和政策理解这类内容,肖秀荣的资料是个不错的选择,他的材料重点鲜明,版面设计也更人性化。当然,中挺的真题预测也有其独到之处,几乎每年都能命中一些题目。我本人做了最后五套题,坦白说,大题的质量一般,很多内容已经在真题预测书中出现过了。至于选择题,你可以尝试做一下,这对于提升选择题技能很有帮助。总的来说,我个人最推崇的是蒋中挺的真题预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被称为考研中的第一拦路虎,特别对于文科大类又要求甚高。所以每年因为英语受限的不在少数。后来复习的三个多月里,主攻了三块: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是基石也是重中之重,最后的贯通就是把近十年的生词在英语阅读里逐一标出弄成了生词本似的一遍遍温习,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吧。阅读占了考研英语半壁江山,我是将近十年的阅读做了三遍(一遍做题标生词,二遍全文翻译看思路,三遍整体回顾并注重解题技巧),用的丁晓忠真题超精解和黄皮书附送的一本《考研英语应试精华》。作文的话,跟着老师走,背了背真题范文研究下遣词造句及思路,后期的大招自然是整理的几个万能模板。至于翻译、完型和新题型,把上面三大块抓牢做好的前提下,结合真题做做应该也就没啥大问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知识》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要求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对这一部分,我的建议是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例如,理解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政策影响的因素,这些都需深入理解非死记硬背。定期做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分析,帮助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公共管理学》则更注重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你需熟悉并掌握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原理、决策过程等基本概念。我推荐使用“读-思-练”的方法,阅读经典教材,理解每个概念的核心含义,尝试自己构建理论框架,凭做题或模拟案例来检验理解是否准确。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公共政策方面的新闻,能帮助你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知识点,应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对难点,如复杂的理论模型或者术语,我会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视觉化处理,这样既方便记忆,也能帮助理解和应用。对需大量记忆的内容,我会采用分散学习法,避免一次性记忆过多,是分段学习,间隔复习,这种方法被证明能有效提高长期记忆效果。
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备考期间,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稳定的情绪和持久的努力带你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