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是从暑期开始的。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会通过观看政治课程来舒缓压力,毕竟长时间埋头苦读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初次阅读时,我进度较慢且仔细,第二次则是为了填补知识空白,第三次则用于强化记忆。我主要使用的是肖老师的全部教材,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和肖八。到了后期(大约十二月中旬),我搜集了一些考研机构的预测题目,但仅挑选了一些选择题来做。考试后我对了答案,发现论述题部分表现尚可。因此,我深信选择题是关键,它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环节;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得分差距不会太大。对于论述题,我只背诵了肖8和肖4的部分内容,由于这两本资料中的论述题数量庞大,而备考后期时间紧迫,所以我选择了精简版的资料。我认为资料的质量远胜于数量,无需购买所有考研名师的试题集,选定一位导师并持续跟进就足够了。后期可以适当购买些预测题,多做一些选择题,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薄弱之处。
考研数学方面:
从十一月中旬直至初试,我会在暑假结束后启动真题练习。我认为无需追溯至30年前的试题,近15年的题目足以应对。我选择的是李王版本的真题权威解析,它的编排很实用,前面是以完整试卷的形式,后面则是按章节归纳历年试题,我个人非常推荐。我的策略是首先整套地做,严格计时以模仿真实的考试环境,每次完成后计算得分,并整理错误。接着继续下一套。如此连续几周完成所有真题,你将明显感受到进步。然后再按章节逐一攻克,找出知识盲点,标记错误。到了第三次,你可以专注于之前标记的错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无误。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一战期间,我对英语作文的投入不足,但在二战时,我深感其重要性,于是提早开始每日研读汪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积累了大约15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的背诵材料。同时,我也动手练习了几篇文章,避免依赖万能模板,而是自备了一些句子结构、框架和精彩语句。考试时,我能保持冷静,将所学自如运用。我认为,大量背诵是必要的,关键是要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样无论面对何种主题,都能游刃有余。
对于阅读部分,连续两年我都坚持使用丁晓钟的超精解,二战期间也参考了何凯文的方法,但我仍然认为丁晓钟的解析最为深刻,有助于构建思维模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反复研习英语真题至少六遍,没有涉及任何模拟题,全心全意挖掘真题的精髓,到最后甚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考试时我并未感到紧张,反而十分从容地完成了所有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土力学的基础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分布、密度、孔隙比等,以及它们对土壤行为的影响。理解土壤的三相系统——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压缩性、渗透性和剪切强度等特性。
掌握基本的土力学方程和计算方法也是必要的。比如,库仑定律是理解土壤剪切强度的重要工具,朗金理论则用于预测土体的破坏模式。土压力计算,如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理解与应用,是解决挡土墙设计等问题的关键。
再者,实验技能的学习不可忽视。在实验室里,凭直剪试验、三轴试验等,直接观察和测量土壤的力学性能。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将来进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凭对历史工程事故的研究,例如建筑物沉降、边坡滑移等问题,看到土力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强烈推荐团队讨论和互动学习。土力学涉及的问题复杂且多元,与同学一起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析问题,这对深化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