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起步时间稍晚,从九月启动,那时官方的红宝书还未发行。我选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教授在考研界颇有名望,个人认为他的职业操守相当不错,多年的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使他独具一格。尽管年年预测试题的数量带有偶然性,但肖老师的书籍确实有助于构建整体的政治框架,因此我以轻松的心态阅读它们。九月和十月间,每天午后饭后,我会在小憩前浏览一次精讲精练,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并校正,大约耗时不足一个小时,算是初步了解。晚餐后,我会找出做错的题目,查找精讲精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深化理解,日复一日如此进行。
到了十一月,我着重关注了毛中特与近代史中关于最新政策的两章,因为它们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留出一个月仔细研读这两部分,同时也会兼顾其它章节。进入十二月上旬,我购买了各类预测卷和背诵手册,包括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米鹏、蒋中挺等人的资料,其他人出的卷子我只做选择题,肖老师的试卷则连大题一起练习,至于背诵手册,我并未深入使用,只是挑了些关键点记忆。此外,根据肖老师的卷子标记了重点内容。
十二月下半月,我每天早上八点至九点朗读精讲精练及肖教授强调的部分,以便加深印象。最终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突出,不过在考试前的选择题模拟测试中,我能稳定拿到40分左右,毕竟考试成绩有时也取决于运气,所以我对此并无怨言。至少,在踏入考场的那一刻,我对政治科目充满了自信。
考研英语方面:
楼主用到的资料:考研英语词汇(俗称红宝书),张剑的历年真题、阅读理解150篇(俗称黄皮书)、完形填空、新题型,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我的学习比较特殊,我不喜欢背单词书,所有的单词书不管多厚多薄从来没背过记不住。下载了一个背考研单词的APP,背累了玩会儿手机,欺骗自己还在学习。。哈哈,不过讲真,我感觉这样比背一厚本书有效率。英语主要靠阅读,阅读主要做真题,我考了两年真题都没做完,其实应该做上3.4遍的。做真题的时候,最好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我习惯一做一整套,对自己的阅读得分能力有一个比较准备的判断,然后仔细分析选错的选项,为什么会选错,在选错时犯了什么错误,实在理解不了的就别钻了,大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总会不同,逼死强迫症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分析,这是一个对逻辑思维和严谨性要求极高的科目。理解并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如完备性和连续性的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微积分部分,包括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需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地,洛必达法则和泰勒公式是高频考点,要熟练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偏导数、方向导数、梯度、散度和旋度等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我在复习过程中,坚持每天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凭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理论知识,并逐步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高等代数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符号运算。线性空间、向量、矩阵、线性映射等基本概念是核心,一定要清晰理解其定义和性质。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是考试的重点。行列式和二次型的部分,需掌握计算技巧,尤其是克莱姆法则和伴随矩阵的应用。复数系统下的线性代数也是考察点,需熟悉复数的运算规则。我在学习这门课时,习惯将复杂的概念用图表或实例来辅助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备考过程中,我坚持“精读教材+做题实践”的原则,每次学习新的章节都会先仔细阅读教材,做相关的习题进行巩固。遇到难题,我会尝试自己解决,无法解答,我会查阅资料或者教老师。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MOOC课程、论坛讨论等,拓宽视野,提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