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起初购买了大纲,简略地浏览一遍便耗到了9月底,这时我才开始边听课边记笔记,清晨也会抽空翻阅。大纲初次阅读无需过于细致,毕竟耗时颇多,主要是重温高中知识并初步理解。记得笔记越积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加,但到了9月底,大纲看完并配合着做了1000题后,解题速度提升,紧张感也减轻了。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成,多数人都在同一时期起步,关键是要每天都专注地学习。1000题从10月开始做,单选与多选同时进行。11月则专注于回顾1000题的错误题目,并提炼出关键知识点。至于《精讲精练》,我没有全部看完,因为它太厚重,且公共课程的要求并不算太高。接下来是八套卷和四套卷。我只做了八套卷的选择题,由于时间紧迫,大题部分就未涉及。四套卷我留到最后两周才动手,考试前四天才开始背诵大题,直到考前一天,我才勉强背完一套半,真是背到泪水涟涟。第一轮背诵结束已近晚上11点,再过一轮已是午夜12点。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如果你易感到焦虑,建议提前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时间都是安排在上午,上午时间除了背诵一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外全都属于数学,暑假的时候中午休息完也会再刷一小时数学题,基本上每天5小时+做数学。我的整个复习重心也是放在了专业课和数学,相比之下英语政治给的时间很少,这从我的成绩中也能看出来⊙_⊙,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要相信,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数学要把《18讲》过一遍;线代、概率强化可以在暑期7月份搞定,但6月前还得适量练题,它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简单,并且今年考研数学可能加大难度,如果掉以轻心,后期这两门进行拔高,时间不充足。
考研英语方面:
李剑《考研英语词汇真经》过六遍。前三遍全看,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这本书我觉得总结的很好。临近考试就拿出之前留下的近三年的真题,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训练。自己控制时间,做好之后再进行详细分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经济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基础,需能够准确地定义并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深入理解并能运用各种经济模型也是关键。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或者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开放经济下的乘数效应等。这些模型不仅需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在解答论述题时游刃有余。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学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现象相结合,分析政策效果,预测市场动态。多阅读经济新闻,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帮助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思、练”三者缺一不可。读,即系统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思,是指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甚至挑战现有的理论;练,则是凭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框架,这样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便于记忆和复习。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防止遗忘,并帮助在复习后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团队学习或讨论也很有价值,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凭他人的视角拓宽自有的思考路径。可能的话,找一个固定的研习小组,共同探讨问题,互相激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