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高中期间,我一直偏爱理科,对于政治总是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准备考研之前,我对政治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直到考研那天,我都心神不定,毕竟每次翻开政治书籍都让我昏昏欲睡。我记得最早接触的是任二的教材,那是为了打牢基础的那一种。等红宝书出版后,我也买了一本,每天啃几十页,用笔勾画出关键内容,每读完一章就做一章肖秀荣的1000题。这样重复看了两遍红宝书,感觉自己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那时已经是十一月了,我入手了风中劲草,开始每天背诵十页,不过我分配给政治的学习时间始终只有两个小时。风中劲草附带的习题质量不错,只是数量庞大,我只挑了标记的重要章节来做,最终也没能全部完成。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大约离考试只有七八天时,我购买了肖四、任四以及一本时事政治资料,专心背诵大题。对于其他题目,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力去解答,确保试卷上没有空白,甚至在交卷前半小时,我还在反复检查那些拿不准的选择题。总的来说,政治复习不必投入过多时间,我在老师的指导下简单学习,最后的成绩还算理想。然而,在考试临近的时候,政治复习绝对不能松懈,临阵磨枪的效果非常明显。
考研数学方面:
三个月几乎一直在做数学,无奈先天数学不好,准确度还是提不上去,我觉得还是练的题量不够,数学我的体会是框架+题型总结。因为我的水平不高,所以题型用的是专题总结,大题基本都在他总结的题型之内。我这次把复习全书做两遍,真题做两遍,总结的依据就是真题。拿分的捷径就是用最多的时间来付出到常考的题,一定要有重点,一定要吃透重点,重点非重点的依据就是真题。考研数学相当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太多,复习时间太短,不可能全复习的很深。用书推荐陈文灯复习指南,有调理,题目少,可以有时间多看几遍。真题就用李永乐。多练,多想,多联系,多识记。
考研英语方面:
每年都有很多壮士牺牲在英语上,英语在考研中占很大重量。只要看每年考研英语的国家线就会知道考研英语有多难了。想顺利得跨过英语这个坎必须具备几心:首先是信心。考研英语其实和四六级没有直接关系,每年都有四级没过的英语确考的很惊艳,当然也有六级大神挂在英语上。所以,忘了你的四六级重新踏实的学习考研英语吧!其次是恒心。英语的复习贯穿整个考研的过程,复习时间最长。英语要学会做专项,翻译阅读(专项用的是新东方,阅读做了黄皮书)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直接奠定了考研整个基调,也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尤其是英语的复习,这一阶段就是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阅读理解每天做一到两篇,再用一到两天时间翻译。我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用来写英语的翻译,前期是翻译阅读,后期翻译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包括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链表、树、图等抽象数据类型的特性及其操作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使用编程实践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因动手实现往往比单纯看书更有效。
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解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至关重要。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耐心细致地去理解每一个概念,并凭做题来加深印象。特别是内存管理和I/O接口的设计,需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展开。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调度算法,以及虚拟内存的概念是关键。操作系统的并发和同步问题,如临界区、信号量、管程等,也是常考点。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要理解每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特别注意TCP与UDP的区别,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如加密、认证、防火墙等。
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也很重要。我经常使用LeetCode刷题强化算法,看MIT开放课程深化理论理解,用CCNA教程辅助网络知识的学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