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1)选择一本七八月间上市的政治基础知识书籍,市面上有许多版本,我个人挑选的是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当然也有徐涛等其他作者的作品。这些书的核心内容相似,挑选时可依据个人偏好。我当时认为需要配合《一千题》来购买相关知识点的书籍,以为这样查找资料会更方便,后来发现不同版本的内容大致相同。我主要用的就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在9月以前,你需要通读整个政治知识体系。初期我对政治的学习态度较为轻松,可能是由于我在调整学习状态的过程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政治,我都未给自身太大压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然而,基础薄弱的同学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应当注重巩固基础。
(2)《一千题》我完成了两次半的练习,首次是与知识点同步进行的,那时刚学完知识点,记忆犹新,所以错误较少。第一轮结束后,到了9月,我开始快速完成第二轮。当我进行到第三轮的中途,八套卷发布,随后我就开始做八套卷,接着四套卷出来,又转战四套卷...对于政治学习,不需要过于严格规划时间。我在校内复习,看到同学们开始做八套卷,我也跟随步伐,但如果你不在学校学习,记得主动关注八套卷和四套卷的发布时间。
(3)如果时间允许,八套卷的大题务必熟记于心。我做八套卷的速度较慢,只背诵了一半的大题,此时四套卷出版,我就专注于四套卷。四套卷的选择题需明确对应的知识点,大题必须彻底背诵。请相信肖秀荣的权威预测力。如果时间和精力充沛,尽可能多地背诵八套卷的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很久没接触数学了,所以我首先会粗略地通读教材,确保理解所有基本概念。数学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概念。我会主要依靠教材中的全书练习来提升,尽管书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自己甄别。我看李永乐的书籍是因为它包含很多解题技巧和公式,能有效缩短解题时间,我认真地做了不止一遍。总的来说,我阅读了教材一遍(并有选择性地完成了部分课后习题),李永乐的书则重复了四遍。我还整理了一份错题集,在空余时间用来回顾错误。
考研英语方面:
随着夏日假期的开启,我入手了《于慧真题100篇》。相较于众人热捧的张剑系列,这本书似乎知名度稍低,但我个人对其评价极高!它将每个句子都解析得透彻无比,从语法到词汇,再到固定搭配,无一不详尽标注,令人受益匪浅。每天专心致志地学习一篇文章大约需要三个小时,但这段时间会让你感到充实而坚定!这100篇文章务必珍视,多加精读是关键。暑假期间,你也可尝试结合新题型一起操练,我个人没有严格制定计划,只是在有空时随手练习,建议你也可选购些参考书籍自行安排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多个方面。对这个科目的复习,我认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理解地壳构造、气候变化原理、水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构建你知识框架的基础。
重视地图和图表的学习。自然地理学中,地图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很多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都凭地图来呈现。你需熟练阅读和解读各类地理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等,并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掌握绘制和解释地理图表的能力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核点。
再者,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同样重要。比如,你凭模拟水循环模型来理解水文过程,或者凭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变迁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实际操作不仅能加深理论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自然地理学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环境科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多领域有密切联系。拓宽视野,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融入到自然地理学的学习中,会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自然地理现象。
持续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热点议题,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考试的命题方向。凭阅读学术论文或科普文章,提升学术素养,也能使你在答题时有更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