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立即投身于真题的研究,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严格控制时间,通常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所有选择题。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一些知识点仍然模糊,于是重新审视了大纲解析,并再次做了1000题。此时已进入11月中旬,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摘要开始全力背诵。得益于之前的两次基础学习,背诵变得较为容易,不必苛求句句牢记,稍有印象便已足够。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我的政治复习主要围绕着记忆和练习展开。在这期间,我完成了8套卷和10套卷,特别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关于政治学习的经验:选择题部分我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而大题则在后期背诵最后四套和徐涛的小黄书。政治冲刺阶段会涌现各种预测题,但我觉得专心掌握手中的资料就足够了,过多只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训,相信我。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以及1000题集。由于学习时投入颇深,18讲和另一本9讲的内容我都只过了一遍,线性代数部分则仔细复习了两遍。1000题中的高数部分我也全部完成。张宇的书籍在操作时确实有一定挑战性,感觉难度颇大,特别是在攻克高数C组题目时,甚至有一段时间让我对数学产生畏缩感。但我没有放弃,反而坚持不懈,逐渐发现自己的解题速度和技能显著提高。因此,遇到困难不应轻易退缩,有时候困难正是自我突破的契机。此外,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涵盖了近9年的试题,觉得它们并非特别艰难,于是就没有再去做更早年的题目。我还尝试了张宇的8套模拟卷和合工大的试卷,越是难度高的卷子,做完后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越明显。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部分,我想特别提一下。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王江涛的作文书籍。首先,我浏览了过去的真题作文,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先尝试自己撰写,之后再参考王江涛的分析;若时间紧迫,我会直接学习并记忆范文,但并非全文照搬。我会将这些真题按照类型整理,并着重积累精彩的词汇和语句。临近考试时,我会为每种类型准备一个模板,并掌握一篇适用于小作文的基本框架。实际上,提高作文分数的关键在于日常积累。阅卷老师见过太多模板化的作文,只依赖模板是难以获得高分的。因此,我建议在运用模板的同时,结合阅读中遇到的好句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作为微电子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喻。它涵盖了晶体结构、能带理论、载流子行为、扩散和漂移、PN结、MOS器件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现代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的关键。
掌握基础的量子力学知识是必要的,因半导体物理的许多概念,如能带、态密度等,都源于量子力学。特别是波尔兹曼统计和费米-狄拉克分布的理解,对理解半导体的热平衡状态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能带图。这需你熟悉晶格振动、布拉格定律以及导带、价带的概念。理解这些,明白为什么半导体在一定条件下导电。
再者,载流子的行为,包括漂移和扩散,是半导体器件工作的基础。你需明白电场下的载流子运动(漂移)和浓度梯度下的载流子运动(扩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理解PN结的形成和特性。
,PN结和MOS器件的部分是半导体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PN结的形成、击穿现象,MOS电容的模型,以及 MOSFET 的工作原理,都需深度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建议结合电路分析,凭模拟和实验加深理解。
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要做课后习题,更要找一些考研真题进行练习。凭解题,你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有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