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工程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是文科,对于政治不陌生。但对于高中学理科的,我的建议是早点准备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数决定你考研政治的分数,因为大题最后各种押题卷都能押上那么几道,再加上自己的发挥,总的来说大题是拉不开分的,除非你答的特别好。基于此选择就很重要,我建议有时间的同学最好看政治考研大纲,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因为各个老师编写的政治复习书总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是很全面。看看今年政治选择题就知道了。但是大纲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枯燥,很难看进去,所以就看你们自己啦。
考研数学方面:
众所周知,数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也不例外。首先谈谈整体规划,我建议在7月之前完成一轮教材学习,课后练习不必全部完成,挑选一些题目来做就足够了。接着,7月到8月期间应集中精力刷全面复习资料,因为我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预习过一次,所以初次尝试时错误不多。进入9月,每天一套真题是必须的,每个人的真题集可能不同,有人选十年的,有人选十五年的,我都一一完成了。同时,我会穿插着复习全面资料和做真题,第二次做感觉轻松多了,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十分实用。对于真题,我选择了分章练习的方式来进行第二轮,每个人的方法可能会有差异。紧接着,我开始了第三次真题训练,这次我采用的是模拟百分卷的形式,即购买新的试题集再做一遍,此时成绩稳定在135分或140分以上。尽管如此,仍然有些题目难以解答,这是无法避免的挑战。完成第三轮后,由于时间限制,我专注于做过去十年的真题。在这里,我推荐大家购买两位作者的真题集,因为答案有时会有出入,更重要的是比较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视角。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普通水平,已达到六级要求。从词汇入手,持之以恒地记忆,你会发现词汇量提升后阅读体验显著改善。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都背单词,利用扇贝和恋恋有词作为辅助工具。起初,每日攻克一个单元,一轮结束后改为每天复习10页。对于阅读部分,不宜过早接触真题,但必须深入探究。3月至6月,我用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来训练语感,每天完成两篇。进入6月至12月,我转战真题。真题我一共做了三遍,首次严格限时,确保客观题不超过110分钟;第二次,逐篇手动翻译,兼练翻译技能;第三次,专攻解题策略。完成黄皮书后,我还购买了《冲刺提高72篇》。我觉得这本书相对简单一些,毕竟临近考试,重心应放在真题上,所以我并未完全翻译这本书。我的建议是,这段时间持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手感,不必过于在意正确率。同时,每篇阅读依然计时,最多15分钟,我当时通常能在8分钟左右完成一篇。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英语真题的答题方法和逻辑至关重要,务必仔细研读。最后,保留最近三年的试题,在最后的1-2个月内进行模拟实战。然而,近三套题目是需要重点分析的部分。英语学习中,阅读理解尤为关键,而作文则可以在最后1-2个月自创模板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工程力学的学习,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部分。在静力学中,掌握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如三矩式、五矩式等,是解题的关键;动力学部分则要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达朗贝尔原理等内容;材料力学则需熟悉应变、应力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
多做练习,提升解题技巧。力学题目往往需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只有凭大量的习题训练,逐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配套习题集,例如《理论力学》的哈工大版,《材料力学》的孙训方版等,这些书籍的习题覆盖全面,难度适中,对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帮助。
再者,重视实验和案例分析。工程力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需结合实际应用。郑州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往往会有相关的实验或实例分析,这是理解和运用力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会尽量参加实验课程,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我还会定期复习和总结。每次学习完新的知识点,我都会及时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把前学过的知识点回顾一遍,凭制作思维导图,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能更好地巩固记忆。
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伙伴或者参加学习小组。相互讨论问题,共享学习资源,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