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国际商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高中为文科生,政治底子还算不错,结果考成这样,不好不坏吧,因为确实没花太大精力。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只看了政治经济学部分,买来的xiaoxiurong考点预测背诵版一页也没翻过。主要精力还是花在了各大名师的押题讲义上,练习部分主要做了近五年的真题以及肖四。今年很多名师都押中了数道主观大题,而不少研友认为肖今年并没有押中多少,我觉得虽然肖四上并没有出现很多今年试题的原题,但肖四上的很多主观题答案都可以往今年的试题上套。另外,肖的最后预测讲义上出现了四道今年主观题的原题,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凭着自己超强的临时记忆力把答案都记下来了,第二天一看试题发现有四道原题,都有点懵了,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往试卷上写。结果主观分数太低了,真是难以理解,可能是我前面写的太多,后面写的略少了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缺乏足够的词汇量,我一直未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首要任务便是积累英语单词。从八月末开始,我便着手使用红宝书来学习单词,每天全力以赴地投入一个上午的时间。相信“勤能补拙”,我将整本书抄写了一遍,就连那些我不太熟悉的单词释义句子也挑选着抄录下来。此外,红宝书附带的一张光盘包含所有单词的发音,我把它们导入了MP3,在日常行走时反复聆听。背诵单词后,我会跟随着MP3进行默写以巩固记忆。单词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前期记住的单词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遗忘,于是我在刷物理、化学和有机试题感到疲惫时会随手翻开复习,以此强化记忆。一旦我对单词有了扎实的掌握,做起阅读理解就会轻松许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跨国公司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要深入理解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这些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基础。国际金融则涉及到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需掌握基本的货币银行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至于国际市场营销,不仅要知道4P理论,还要理解不同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文化差异。跨国公司的管理涉及到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跨文化沟通等,这部分需结合实例进行深度思考。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的学习结束后,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核心概念和逻辑关系,这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凭阅读最新的商业新闻,分析跨国企业的决策,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凭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对难点如汇率计算或复杂的国际贸易模型,我会推荐使用多媒体资源,比如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或者参加在线讨论小组,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疑。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临时抱佛脚,是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复杂的理论,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每一个挑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持之以恒,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