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是理科,所以学政治的时候觉得死了好多次。但是去年这个时候看帖子,大概三月份的时候也买了去年的大纲先看了一边,就是当课外书看,所以会好一些,真正开始的有些晚,暑假以后了,买的书挺全的,但是真正没怎么看,先是把命题人那个试题分册,先写了一次,改了一次,然后有重点以后再捋一下大纲,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来的,后来就背了小草,说是背,其实也就是早上念念。最后冲刺的时候主要看了时事,就是肖秀荣的那个小本本,肖四和肖八本来想着考研前来抱抱佛脚的,但是考前直接病了一周,所以就耽搁了。所以如果是有政治不太好的同学就一定要开始得早一些,下功夫去背。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底子还算不错,第一轮课本,把大纲指定教材的课后习题都做了一遍,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吧。第二轮,全书,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在暑假前过完一遍全书,因为全书第一遍看完基本上是没什么印象的,全书最少看两到三遍。如果感觉全书不是很好的话,可以分开买各个老师的书,如:高数用汤家凤或者张宇,线代李永乐。660题,有时间的话做做,不一定非要做完,只要每天保持做题的手感。真题模拟题最后两个月就每天一套或者每两天一套的做,注意错题整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习题书的时候,一定要做题深入而尽量不要广撒网,每本书都做一遍。宁可把一本书做三遍也不要做三本不同的书,每一遍做题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体会。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投身于英语复习之中。我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复杂句子笔记本,挑选其中的生僻词汇和难解短语进行翻译,并通过查阅解析来理解,每日坚持一句,大约耗时6到8分钟,直到六月份未曾间断。这期间我一直致力于词汇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环节有些漫不经心。起初,我硬着头皮翻看了一半的单词书,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下载了“百词斩”应用,每天设定一定的词汇量去记忆。尽管这个过程颇为枯燥,但我还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我对这些单词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并未真正掌握。对于真题,需要不断重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我会立即记入笔记。历年真题中总有一些词汇反复出现,而那些精彩的句型和表达则被我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英语的学习必须多加实践,每天都应练习阅读和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信息系统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论以及信号处理的各种方法。理解并掌握傅立叶变换是关键,它是连接时域和频域的桥梁,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滤波器设计、信号调制等。
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也是重要部分,它们在解决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特别是Z变换,它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解和应用Z反变换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是常考题型。
再者,随机过程和概率统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号处理领域,许多信号都是随机的,理解它们的概率特性对噪声分析、信道建模等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如高斯分布、均匀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理论中的卷积运算、系统函数和脉冲响应是另一个需重视的部分。这些概念帮助理解和设计线性系统,特别是在滤波器设计中。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凭模拟实验来理解信号的处理过程。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找教师或者同学一起讨论,甚至凭网络论坛寻求帮助。
定期复习,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这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式。适时做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