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篇政治我感觉完全可以从选择题和大题两个角度去准备。第一,基本只准备选择题就可以,至于原因大家看完了大题的准备方法就明白了。建议政治5、6月份开始较好,我一直坚持认为各门课都开始复习的越早越好。可以培养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对考研政治有一点认识。然后开始大量做选择题,把肖秀荣1000题、蒋中挺的800题都做了,错题反映出的模糊的知识点记在旁边然后反复复习直到背过这个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基础基本就不错了。个人感觉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蒋中挺的真题预测百分百不错。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普通,却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归功于一个秘诀——熟记阅读理解的真题。我认为这种方法有效的原因有三。首先,通过背诵阅读,我能掌握关键和高频词汇。真题是最具权威性的,超越任何教育机构的材料或单独的单词书籍。通过对阅读的理解,我们可以学到最实用的词汇,而不再需要盲目地去记忆那些厚厚的单词书中不确定哪些常见的单词或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完全忽略单词书,它们是打基础的重要工具,而真题则是更为关键的部分。
其次,这个方法有助于解析复杂的长句。如果你看到的所有单词都认识,但仍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可能是因为缺乏断句技巧或是语法知识不足。此时,没有必要立即填补语法空缺,学会正确断句就足够了。而背诵阅读正强迫你理解每一个句子,久而久之,语感自然会提升。
再者,熟悉历年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风格有利于整体理解。这些阅读材料通常直接摘自《经济学人》等出版物,对其文体和构造有所了解将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我花费将近500字来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精读过去十年的阅读真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每天早晨专心致志地背诵一篇,大约耗时一个半钟头。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内心深处坚信,只要完成了这40篇文章,英语就没有问题了。这种自我承诺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减少了我在英语学习上的焦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汉语基础"是核心课程,它涵盖了语言学基础知识、现代汉语语法、词汇、语音、文字等多个方面。对这门课,我认为关键在于扎实的基本功。你需熟悉并掌握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理解并能应用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汉语现象。我建议每天都要进行一定的词汇记忆和语法规则复习,并凭做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阅读经典的语言学教材和论文,帮助你深化对汉语本质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更偏重于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你需了解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等,并能按学生特点选合适的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因作为国际中文教师,需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如何理解和使用汉语。我会推荐大家阅读一些关于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书籍,参加模拟教学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解-实践-反思”的循环。理解理论知识后,我会尝试在实践中运用,反思效果,再调整我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好的学习伙伴或者小组,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督促,这对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