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早在六月初,我就购买了肖秀荣的三本复习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以及命题人讲真题的上下午篇。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紧接着完成对应部分的1000题练习。当我的暑期来临,开始着手政治复习时,周围不少同学都认为这么早就开始是浪费时间。但我坚信暑假开始复习政治并不算早,毕竟那时才刚刚进入认真的备考期,心态也相对轻松。到了九月,随着紧张情绪的升温,对待政治的耐心明显减少。正如我先前所说,一旦放松警惕,学习状态很容易崩塌。七月时你可能觉得九月开始足够,但到了九月,面对大量的记忆内容和阅读题目,又会寄希望于肖四、肖八、蒋五这样的押题集,然而,谁能真正保证全中呢?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何必让自己陷入慌乱。1000题完成后,我会尝试徐涛的优题库来进一步提升。对于政治学习,跟从老师的指导很有帮助,因为书籍往往缺乏系统性的逻辑,而老师能帮你找到便于记忆的策略和技巧。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不惜做遍了市面上的各种押题卷,就算没有五十套,至少也有三十套。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四本基本教科书、观看张宇的教学视频、使用一本粉红色的全面复习资料、完成张宇的1000题集、解决张宇的全套真题解析、以及他的八套和四套模拟试卷,还有合工大的五套模拟试题。我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完成了660题,并再次详尽地复习了全书内容。之后,我开始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上午8:30至11:30)来演练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宇的三十年真题集。由于期间偶尔因校务而中断,直至10月底我才完成了第一轮真题练习。紧接着,我挑选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真题集中与数三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合工大超越系列的历史模拟题,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大约十套左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在这部分投入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从9月中旬至11月末期间,我专注于阅读理解和2005年后所有真实考试的部分,除了作文。新题型方面,由于课堂上虽然学习了一些解题策略,但课后我没有充分复习,导致今年在这个部分遇到很大困难。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建议大家对新题型给予足够的关注,即使它的分数相对较低也不应忽视。每个板块都可能成为决定你是否能通过分数线的关键,因此请避免轻易放弃任何一部分。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范文,我主要使用了朱伟的小黄书。在记忆过程中,遇到精彩的句子,尝试去仿写,真正将所学运用自如,而不是过分依赖作文预测。如果期望作文得分高,可以提前开始准备,毕竟高分作文需要一定的基础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整个学科的基石,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等。理解各种岩石和矿物的性质、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是深入学习地质工程的关键。熟悉地层层序、地质年代以及地壳演化历史,能帮助构建起对地球历史的整体认知。
地质构造分析是地质工程的重要部分,需掌握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凭野外观察和地质图解读来分析构造运动。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等地球物理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帮助揭示地壳内部的结构和动态。
再者,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环。需学习地质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如地质填图、钻探、地球化学勘查等,并学会如何进行资源量估算和经济评价,这对未来可能从事的矿产开发工作至关重要。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第一步。参加实地考察,凭亲眼看、亲手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地质建模,提升处理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讨论,不断反思和修正,是巩固知识、提升思考深度的有效方式。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者参加学习小组,这样不仅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动态,还能凭团队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忽视论文阅读,它能帮助你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