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六月末就开始准备看政治了,但是那个时侯大纲什么的都没出来资料都是9月份才出来,所以我买了本去年的书书,结果今年考试内容变化特别大,好多东西都变了,建议这时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先买本旧书。建议资料:红宝书(高教版的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我高中理科生,红宝书刚开始看的时候跟天书似的,必须根据题目结合看,平均一天两个小时吧。大约到9月份开始关注最新的大纲变化,买最新版的红宝书或者配套的解析,然后风中劲草三本,我买了个红宝书的题库质量很差,但是题目比较多,就只买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怕做不完了,到后期就是肖四套卷和任汝芬四套卷,不是说不好就是这些资料出来的太晚了没时间了,而且做一遍不行还得去看几遍,把大题背下来才行,不要贪图数量,政治资料讲究精炼比如我红宝书就看了3遍,解析3遍,风中劲草(粉皮的)至少五遍,肖秀荣1000题做了3遍,红宝书题库2遍(不推荐)。政治科目存在很多偶然性,好多资料都是常年压中真题,后期资料确实比较好能压中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的难度逐渐提升,解题效率与精确性显得尤为关键。每日需投入至少三个小时进行习题训练,并确保整理错误题目以便日后反复查阅。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首先提炼并巩固基础知识,尤其是加强微积分和极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全书及阶段性的练习册如1000题等进行实践。同时,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但应保留最近十年的试题用于完整的定时模拟测试,宜选择在上午进行,限定时间为三小时,推荐每次都提前二十分钟完成,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能应对自如。完成真题后,还需多次重温,全面掌握各类题型,达到无遗漏的复习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新题型以及写作构成了英语学习的主要部分,而翻译和完形填空则是在时间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力完成的部分。考研英语阅读与四六级考试在命题理念上截然不同,四六级侧重广度,考验的是快速准确的阅读技巧;而考研英语则注重深度,要求对文章有精准深入的理解。因此,单纯依赖四六级的大量刷题策略应对考研英语往往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像张剑150篇这样的教材显得并不那么实用,但许多人仍固守旧有的学习模式,过分关注练习册的正确率,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祈祷。因此,复习的核心应当聚焦于精读。张剑的黄皮书虽然在解析试题方面做得不错,但我更倾向于推荐丁晓忠的超精解系列,因为他在解题方法上有独到之处。新题型占总分数的10%,其题型年年有所变化,但大致可分为三类:排序、选小标题和7选5。尽管这类题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英一考生来说,只需专注于英一的新题型并参考大纲样题,不过要反复练习,至少三次,以深化解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基础。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等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会建议你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它以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基础理论。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这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环。你需掌握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读,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阅读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或者关注财经新闻,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对创新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尤其重要,特别是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部分。理解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以及如何凭价格歧视、产品差异化等方式获取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创新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要注重模型的应用。例如,成本收益分析、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概念在创新管理和项目评估中经常使用。凭构建模型,你更科学地预测和决策。
复习经济学不能忽视数学工具的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确保你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