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主要题目,强烈建议熟悉并记忆肖四和肖八的内容,尽早开始,避免拖延。在掌握这两本书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尝试记忆其他资料。首先推荐一些实用书籍:首要遵从肖老师的指导,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时政内容,以及包含历史时间线和马原知识框架的肖的核心考点,还有他的押题讲义,作为肖四的补充。
关于客观题部分,别迷信初次考研的经验,直接说二战的情况。我在8月至10月期间,看完一章精讲精练后做对应的1000题,大约10月就能完成第一轮。接着在10月至11月,专注于精讲精练的重点章节,并二刷1000题(建议提前复印两份,以便于第二次做题)。要注意的是,做题时不仅要判断正误,还要标出错误点,最好用铅笔在一旁做个注解,这在后续复习中非常有用,因为人们常常会在同一处犯错。第一次做错的题目在接下来的几次可能还会错,这同样适用于英语和数学的学习。
主观题部分,首要任务是熟练背诵肖四。到了后期,你可能会发现连肖四都难以完全记住,如果你有能力,可以额外背诵肖八。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但我发现第三版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篇幅更短,排版清晰,相比第六版那些密集的小字,我看起来更加舒适,不容易感到头痛。因此,我选择以这本书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专注于解决书中例题和部分课后练习题(通常会选择只做奇数或偶数题目,因为它们在概念上相似),目的是大致掌握知识框架,使自己心中有数。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数学的学习重点转向制作笔记、复习笔记以及研读张宇的18讲和9讲。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不少人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每天背背范文,成效显著。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尤其今年,新题型简单到没朋友。等到了十一月中下旬可以开始做模拟题。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检测技术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数据采集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是基础。例如,热电偶、电阻应变片、压电传感器等,要清楚它们的工作机制,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深入理解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等,这些是将传感器微弱信号转化为可处理信号的关键步骤。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A/D、D/A转换器的理解也不容忽视。还要熟悉噪声和干扰的概念,学会如何进行抗干扰设计。
再者,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理解采样定理,知道如何选合适的采样频率,以及如何利用FFT等工具对信号进行分析。对嵌入式系统和微控制器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许多实际的检测系统都是基于这些硬件平台构建的。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凭动手做实验,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你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系统,从选传感器到编写控制程序,整个过程会你对自动检测技术有更深的认识。
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这有助于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检验学习效果。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找出知识盲点并及时弥补。